野外水域安全风险防范宣导
发布时间:2024-06-24 16:15 来源:广州蓝天救援协会

  入夏伊始,天气渐热,野外水域安全事故频发,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临近暑假,溺水成为夏季“头号杀手”,水域安全也成为很多老师家长最关切的话题。

  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野外水域(公开水域)?

图片

  所谓野外水域,就是除了有救生员值守的游泳池、海滩等水域之外的所有其它水域。包括江河、水库、水塘、溪潭等。很多的野外水域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但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野外水域的潜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复杂水流极难脱身

  水流通过不同的地形会形成不同形态的漩涡。某些特殊的地形如滚水坝、瀑布等,由于落差形成漩涡,极其危险。专业救援人员穿戴专业装备,经过谨慎评估并有岸上、上下游水域多重保护措施和团队配合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入。这样的操作依然存在极高风险,一般市民如果进入这类复杂水域几乎无任何生还机会。

  近期多起野外水域事故,都有低估野外水域复杂水流的原因。

图片

  2.水下暗流杂物容易受困

  即使没有高落差,水流撞击巨石、桥墩、堆积的砂石,也会改变流动方向,形成暗流、漩涡。而水下的杂草、杂物、废弃渔网等很容易困住甚至直接伤害戏水者。

图片

  3.河底起伏失足落水

  多数野外水域,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水底高低起伏,不熟悉水域情况很容易误入深水区。此类水下地形变化造成的溺水案例举不胜举。

图片

  4.水温变化引起抽筋

  野外水域的水温变化大,具有分层性。表层水温高,下部水温低。肌肉受到冷水刺激,容易发生强直性收缩,导致痉挛,俗称抽筋。进而影响在水中行动能力,发生事故。

图片

  5.上游暴雨下游洪水

  即使下游天气晴好,但上游暴雨会导致水量激增,汇成洪流涌向下游形成洪水。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在部分地区甚至可能形成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这类灾害多发于山区峡谷及溪流,时间短速度快。因地形复杂,难以快速离开往往导致极端群体性事件。

图片

  6.水中生物危险

  无人管理值守的野外水域,可能存在大量的致病菌、攻击性生物、水下缠绕植物等风险。

图片

  7.野外水域周边环境风险

  堤岸湿滑或青苔密布,不慎易滑入水中;很多水域淤泥较厚,一旦陷入难以挣脱;且人迹稀少,意外发生后难以得到及时救助。

图片

  针对以上各类风险,我们如何正确的规避呢?

  1.谨慎选择户外活动

  雨季尽量不要前往山岳型、峡谷型、涉水型景点。切勿前往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景区。不要参加未开发线路探险旅游,不可追寻刺激、盲目探险。不要到江河水库等未知环境或有警告提示的野外水域游玩。

  2.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出行前详细了解目的地的天气状况,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和地质灾害预警,根据预警及时调整行程。携带必要的防护用品,以应对突发的恶劣天气。注意个人健康加强个人防护。

  3.警惕异常细节,及时逃生,勿贪恋财物

  保持警觉, 山区汛期要警惕所有异常,河水、井水突然上涨或干涸,山体或地面裂缝,岩体掉落的石块,沙石声响等都可能是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前兆。

  如遇雷雨天气,尽量躲避在安全的建筑物中,远离河流湖泊、稻田以及空旷地区,远离广告牌以及简易建筑物。

  遇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和崩塌等危险时,保命要紧,勿贪恋财物,迅速向两侧高处跑。遇到洪水千万不要贸然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切忌网络学习救命秘籍

  切忌盲目参照网络视频学习脱困。山野户外各类危险都存在多种不可控因素,尤其是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几乎没有生还机会。野外水域安全宣导的主旨是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提前防范、主动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