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14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24 17:23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唐潇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图书馆智慧化发展,打造广州智慧图书馆样板工程的提案》(第4144号)的建议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7月17日进行沟通交流,经综合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经过充分调研,分析了智慧图书馆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有待提升、缺乏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的现状情况,提出创建广州市智慧阅读空间建设示范点、落实智慧阅读空间建设财政保障机制等具体建议,对推进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创建广州市智慧阅读空间建设示范点”建议的回复

  我们深刻理解并赞同您创建广州市智慧阅读空间建设示范点的提议,这一举措对于广州市智慧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市文广旅局将指导广州图书馆积极响应并全力配合这一提案的实施。

  《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提出全面建成“图书馆之城”“智慧图书馆之城”和“阅读之城”的目标(以下简称《五年行动计划》)。其中,到2026年,全市建成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3000座。全市千人均建筑面积达到47.5平方米,馆藏纸质信息资源人均拥有量3册/件,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300个,校园分馆(服务点)800个,人均到馆次数达到3.3人次,注册读者率力争实现40%,镇街级以上图书馆100%建成智慧型图书馆。《五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智慧图书馆之城”的建设目标和基本思路,但还须进一步细化。而国家和一些地区正在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但整体处于探索阶段,业界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建设标准和路径、服务模式和效能等问题还不够明确,尚未达成共识。

  广州“图书馆之城”服务体系框架基本成型,并已将“阅读之城”“智慧图书馆之城”建设纳入《五年行动计划》,但在当前财政投入普遍紧缩的状况下,争取到相应投入以推动“智慧图书馆之城”建设,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仍有较大难度。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工程,单靠一馆或者一个地区的力量难以实施,需要做好与全国智慧图书馆1+3+N体系建设、省市公共文化云、智慧文旅科创中心等已建拟建平台的衔接,但由于各平台建设主体不同、标准不一,如何打通各平台之间的壁垒同时又避免重复建设,这是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自2015年开始“图书馆之城”建设,在数字图书馆、图书馆自动化建设、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已积累一定的建设基础。2023年,广州图书馆牵头向各区公共图书馆发送《广州市智慧图书馆建设基本情况调研表》,对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建设情况进行一次摸底。在智慧应用方面,部分图书馆先行先试,南沙、白云、番禺等新馆新技术应用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南沙区图书馆新馆将“人工智能”与图书馆业务深度融合,实现AR智慧眼镜人脸识别、地磁导航等创新技术在图书馆真实场景中的应用,打造智慧服务新场景;白云区图书馆新馆打造“可不排架”的图书馆,自助阅读区“月台”无感借书通道实现智慧借阅“零停留”,读者可一站式体验自助办证、自助借还、AR虚拟图书导航、VR体验、大数据智慧墙等服务;番禺区图书馆新馆全馆配备智能书架。这些具备条件的图书馆可进一步深化智慧图书馆建设,打破数据、设备之间的壁垒,高效利用各类数据资源,深挖全场景智慧阅读,打造全流程智慧服务,创建智慧阅读空间建设示范点,全方位提升服务效能。

  根据调研数据反馈情况,在政府主管部门指导下,全市各公共图书馆均将智慧图书馆建设纳入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广州市已具备图书馆智慧建设的良好条件,各项基础服务智慧化初具规模,同时也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原有系统架构较为陈旧,在支撑稳定性、数据开放性、业务与数据整合程度等方面不能完全适应智慧图书馆建设要求。首先,各类智能软硬件设施逐步上线,如智能书架、视觉盘点书架、大数据分析系统等高频次高并发智慧化应用,使原有系统有一定的负担。其次,目前图书馆各个业务系统多为单体应用,数据库较为分散,系统耦合度高,区域间服务整合程度也需加强。接着,各馆已建成、正在建设、未来将要建设的智慧应用较为庞杂,建设中向中心馆——广州图书馆申请的接口较多,使用范围、期限、内容各不相同,需要通过专用的管理模块增强接口管理能力。最后,原有系统的开放性相较现有先进图书馆服务平台产品存在不足,影响了系统复用性、开放性、便利性。因此,需要从体系层面着眼业务痛点整合原有应用系统,建设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提升区级图书馆智慧化水平,打造一批先进、融合、智能、创新、高效的智慧图书馆样板。

  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按照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工作部署,于2020年打造了全市政务服务移动端总门户——穗好办APP,汇聚整合全市11000多项各类惠民利企事项,覆盖了社保、医保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目前累计注册用户超2130万人,访问量超2.56亿人次,业务办理量超8500万件。针对我市公共图书馆相关服务供给,该局依托穗好办平台重点推进以下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2020年12月,穗好办APP与广州图书馆系统对接,推出“广州图书馆专题”专区,上线一系列便民服务,包括读者证信息查询、借阅查询、全量电子读物数字资源访问、中小学图书推荐阅读、图书检索、绑定读者证以及读书证挂失等。市民可随时随地通过穗好办掌握个人借阅情况,查看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搜索馆藏图书,以及管理个人读者证。该服务模式优化了读者体验,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效率;2023年2月,穗好办 APP上线“服务一张图”,将全市丰富的公共服务资源在一张地图汇聚展示,其中包括了全市23家图书馆,方便市民一图查找、一键导航;2024年4月,穗好办 APP及小程序红棉码与广州图书馆合作推出亮码办证、亮码借书、亮码续借、亮码预约取书、亮码查询等应用场景,实现了一码通办的服务模式,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减少了读者在图书馆的等待时间,也优化了图书馆的运营管理,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二、关于“落实智慧阅读空间建设财政保障机制”建议的回复

  因财政经费、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体系下各图书馆(含服务点)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上限高下限低,例如部分图书馆智能化基础设施齐全、有亮点、有创新,配备了智能书架和智能盘点、地磁导航、VR互动设备等相对先进的服务设施,但部分图书馆连基础的智能化设备都不具备,如用于活动、教学展示的大屏幕和电视机、用于监控人流和环境的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均衡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广州市“智慧图书馆之城”的发展基础。

  财政保障是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基础,需在明确智慧阅读空间建设的经费来源和保障机制、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和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加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监管,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三、关于“吸引社会力量合作共建智慧阅读空间”建议的回复

  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是以广州图书馆为中心馆,区图书馆为区域总馆,镇(街道)图书馆为分馆,以村(社区)图书室、农家书屋、流动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其他服务点为延伸,以学校图书馆、科学与专业图书馆及其他类型图书馆为补充,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全天候、全方位、多形式的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如今,社会力量已成为助力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目前,广州市实现通借通还的社会力量合作分馆有155个,涉及学校、公园、动物园、楼盘、银行、交通枢纽站场、科技园、创意园、餐饮集团等。全年向分馆投入资金8362.70万元、人员137人、场地6.78万平方米,全市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年接待读者171.28万人次,外借文献104.07万册次。

  根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的通知(穗文广旅〔2022〕32号),五年行动计划主要绩效目标如下表所示,其中设有“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数量”“社会力量资金投入”等指标用于考核社会力量参与程度,体现对社会力量参与的重视。

  表 项目绩效目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6年目标值

市级馆

区总馆

基层馆

1

千人均建筑面积

平方米

47.5

10

37.5

2

馆藏纸质信息资源人均拥有量

册/件

3

1

2

3

年人均入藏文献信息资源量

册/件

0.2

0.06

0.14

4

工作人员配备

(每名工作人员服务常住人口数量)

万人

0.75

\

\

5

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数量

300

60

240

6

校园分馆(服务点)数量

800

\

\

7

人均到馆次数

人次

3.3

1

2.3

8

注册读者率

%

40

\

\

9

人均外借纸质信息资源量

册/件

4

1.5

2.5

10

人均利用数字信息资源量

篇(册)次

10

\

\

11

参加图书馆活动人次

万人次

2500

1500

1000

\

12

读者活动场次

36000

12000

24000

13

志愿服务参加人次占常住人口的比例

%

0.5

\

\

14

镇街级以上图书馆建成智慧型图书馆的比例

%

100

100

100

\

15

社会力量资金投入

万元

15000

\

\

  此外,为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渠道,全面提升“图书馆之城”服务效能,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范例,可建立“图书馆之城”荣誉体系,设立“最佳基层图书馆案例”“最佳社会力量参与案例”“最佳创新服务案例”等奖项,每年评选具有行业创新意义的实践案例,发挥榜样作用的图书馆从业者,富启发性、感召力的社会力量合作项目、团队,呈现广州“图书馆之城”服务运营模式现代转变的一线实践,为行业积累具实操性的案例库。智慧图书馆建设经费投入较大,在财政投入紧缩的情况下,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大力争取与市场主体合作,争取成为各种新技术应用的实践场域,无疑是解决投入不足的好办法。

  四、关于“制定智慧图书馆配套地方标准”建议的回复

  我们深刻理解并赞同您制定智慧图书馆配套地方标准的提议,这一举措对于建设广州市智慧图书馆之城具有重要意义,广州图书馆将积极响应并全力配合这一提案的实施。

  为了切实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广州图书馆牵头收集了全市各区馆在建设智慧图书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意见建议,其中多个区馆均提出希望提供全市统一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标准,统一进行规划和建设,对于数字化技术应用较好的一些措施、平台或设备,希望由市层面统一规划部署,全市范围共建共享,有利于加强全市公共图书馆基础服务标准化,提升图书馆之城一体化智慧化建设和服务水平。广州图书馆根据相关调研后,撰写了广州市“智慧图书馆之城”建设调研报告。此外,广州图书馆还完成了广州市“智慧图书馆之城”项目建议书的主体编制工作,充分考虑全市各区馆调研需求,该建议书已通过专家论证。在广州市“智慧图书馆之城”项目建议书中,广州市“智慧图书馆之城”项目将以云、数、智、链为技术创新支撑,建立完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统一标准规范和管理机制,为智慧图书馆的规划、建设、管理的提供规范和指导;进一步健全“智慧图书馆之城”的管理、服务、技术、数据、安全和评价标准规范,为广州市各大公共图书馆针对智慧图书馆之城的规划、建设、管理的提供统一标准,确保各大图书馆建设的信息化应用、基础设施及其服务和管理流程能够灵活、快捷、安全地融入到“智慧图书馆之城”体系中。

  近年来,广州图书馆已实现较稳定的接口标准,与多个政务部门如教育、公安等实现跨系统、跨行业合作,已成功完成了多次跨系统平台的服务对接。如提供异地务工人员网上注册功能;提供社保卡自助注册功能;对接广州办事大厅;对接省总工会;对接穗好办APP;与广州市教育局的中小学生智慧阅读平台对接;对接“粤读通”和粤省事小程序等,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广州建设文化强市、智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标准化技术支撑。

  五、关于“吸收和培养智慧馆员”建议的回复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坚持不断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服务、管理、保障与奖励机制,以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架构为依托。以广州图书馆为例,该馆通过公开招聘、轮岗锻炼、中层干部选拔、职称申报、学历提升等系列措施,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升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促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智慧图书馆之城”,2023招聘计算机类1人,毕业于境外知名高校布里斯托大学,目前技术岗位人员编制17人,其中副高职称7人,硕士研究生4人。2024年拟招聘人工智能硕士(专业硕士)/大数据技术与工程(专业硕士)1人,为智慧图书馆建设发展注入高素质人才新鲜血液。

  广州“图书馆之城”也将进一步提升馆员服务能力。升级“智慧图书馆之城”一体化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中心馆—总分馆”管理模式,理顺中心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区域总分馆在管理、技术、资源、服务、培训等方面的协同机制,探索将具有图书馆功能的各类基层机构纳入“图书馆之城”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图书馆建立新型知识服务引擎,制定合理的知识服务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及时了解馆员知识服务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知识服务能力;加强对馆员的技术支持培训,针对通借通还体系技术工作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提高参训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逐步建设完善的技术类专业馆员技能课程体系,为参训人员提供结业证书等认证服务,提升馆员专业素养。

  感谢您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7月22日

  (联系人:杨亚明,联系电话:38925422)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