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046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7-12 15:25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朱少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好“海丝文化”品牌,把广州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中心城市的提案》(第4046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商务局、广州岭南商旅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港集团、越秀区政府、荔湾区政府、黄埔区政府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7月9 日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市商务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广州海丝文化保护利用基本情况

  数千年来,广州凭借南海之滨的地理优势,成为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沟通内陆腹地和东南亚及印度洋沿岸地区的重要枢纽。广州以其丰富的考古遗存、文物史迹和历史文献,见证了自秦汉以来2200多年持续不断与海外各地交往的历程。

  今天,海上丝绸之路这条经济文化交流大通道,在推动海丝沿线城市贸易往来、人文交流和共同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文物局的统筹部署和指导下,2018年,广州牵头成立海丝申遗城市联盟,目前联盟成员已达34个,规模不断扩大。联盟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联盟城市成立海丝史迹保护工作机构,出台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规范和加强海丝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在国际交流合作上,与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建立交流合作机制,赴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开展海丝文化活动,促进相互理解,形成合作共识。

  针对海丝史迹点,进行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极大改善文物保存状况和环境风貌,使之成为市民游客的心仪打卡点。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中心,组建海丝申遗城市联盟智库,建成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数据库,高水平完成一批研究成果和学术专著。连续7年组织召开海丝(国际)学术会议,举办文物联展,推进海丝虚拟博物馆建设,举办海丝申遗城市联盟讲解员大赛等主题活动,多形式、全媒体、立体化宣传海丝文化,讲好海丝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二、关于利用好广州“海丝文化”品牌,把广州打造成世界级旅游中心城市的主要做法

  (一)高位推进文旅复苏,文旅消费呈现蓬勃发展新气象。

  出台《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分工方案》《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部署实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出台促进演出市场繁荣“1+2”政策措施,实施“文旅体一证通”行政审批改革,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完备的政策支持。印发出台《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构建“5+2+4”国际知名商圈和 22 个“一区一特色”区域级都市特色商圈格局,加强城市更新与消费场景融合,发展文商旅融合体验业态。

  引导市场主体积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促进“夜食”“夜游”“夜娱”“夜购”“夜赏”纵深融合发展。先后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培育打造羊城夜市先行区,认定北京路-海珠广场商圈等15个片区为首批都会级羊城夜,鼓励各区推出48小时微度假黄金游线和精品夜间游线,将辖区内景区景点和住宿餐饮、夜市等夜间消费资源串点成线,释放夜间文旅消费经济活力。

  (二)统筹全市文旅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片区特色品牌。

  首先,做好海丝文化遗产保护和价值研究,充实文化体系内涵,夯实海丝文旅融合基础。持续推进海丝申遗,将“海上丝绸之路”项目作为我市2023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上报国家文物局。完成《南越国遗迹保护规定》和《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规定》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开展南海交流活跃区体系研究、全球视野下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广州海丝与对外贸易研究等课题研究。在沙特举办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遗产的未来”主题边会,举办中国东盟海丝遗产保护圆桌会议和第五届(惠州)海丝申遗城市联盟联席会议。其次,持续开展海丝文化宣传。推进海丝申遗新媒体传播推广和公交公益广告项目,提高社会公众的海丝文化认同感。在马六甲郑和文化馆举办“四海通达”“只此绚烂”海丝图片展,增强海丝文化国际影响力。举办“广州海上丝绸之路讲解员培训班”,会同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举办2023年联盟讲解员大赛,提升广州海丝相关从业人员专业服务水平。赴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活动,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文旅交流。

  越秀区举办首届海丝文化节,以“帆起南越 丝语千年”为主题,共开展过百场文旅商贸活动,吸引逾300万人次参与。一是发布“海丝游径”,策划打造串联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光孝寺、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 5大海丝史迹点的旅游线路,串联千年海丝印迹。二是发布海丝专题旅游手册,开展景点有奖打卡活动,展示广州千年海丝文化深厚底蕴。三是在广电城投686创意园、流花湖公园、北京路非遗街区、南粤先贤馆等场所,打造风情海丝、绿美海丝、魅力海丝、古风海丝4大“主要会场”,推出涵盖展演、展览、雅集、导赏、讲座、研学、非遗体验、全民健身等多元活动场景,让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海丝文化魅力。四是策划夜展、夜游、夜话、夜市、夜娱、夜购、夜赏 7 大“夜间玩法”,推出“海贸枢纽— 越秀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南海神号”主题游船、海丝主题复古文创市集、异域风情美食啤酒音乐节、古风打卡点等夜间活动,结合“古越今秀”品牌开展主题促消费活动,邀请第 134 届广交会境外参展商走进越秀,切实带旺城市“烟火气”。

  荔湾区丰富活动形式,讲好“海丝”故事。通过举办“传承岭南文脉 纵览商都风华”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展览宣传活动,13个角度新颖、内容丰富的专题展览,“霓裳海丝:海上丝路的中西互鉴”活动,创新一批场景模拟、穿越体验、打造互动的文旅新产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系统整合“海丝”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策划形成海丝历史文化走廊和文化地图,打造有故事、有形象、有温度的世界级文化IP,打造特色国际商业交流场景和依托“海丝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以高规格国际商贸交流、跨界展陈活动、国际名品首发活动强化广州国际商埠名片,充分发挥“海丝文化”区位优势,鼓励广大市民群众、高校学生参与海丝文创工艺品制作、绘画等活动,提高游客对“海丝文化”的兴趣和参与感,更好满足国内外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

  黄埔区持续擦亮海丝特色品牌,2024年举行“第十四届香雪文化旅游节”,通过三大会场实现区域联动,活动共接待游客30.48万人次,周边商圈营业额达3333.39万元;“龙腾四海启新程—2024年‘波罗诞’千年庙会”首次尝试“政府统筹+市场化运营”新模式,开幕式别开生面以数字创意艺术展演形式在晚上举行,用传统民俗文化点亮“夜经济”;除了备受期待的“五子朝王”等传统活动,“非遗快闪” “国风游园会”等特色项目也精彩登场,浓浓的“民俗”“非遗”“海丝”底色与时尚创新元素相得益彰,为广大市民奉上一场传统民俗文化盛宴。活动3天共接待游客35.42万人次,营收2748万元,有效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目标。

  (三)完善公共配套设施,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一是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印象越秀国家AAAA旅游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是对范围内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优化提升,充分凸显海丝文化显示度,提升街区营商环境,助力老城焕发新活力。二是围绕北京路、环市东、海珠广场等“夜广州”消费地标打造主题市集,聚焦美食、饮品、音乐等元素,打造西华路(越富广场)海丝文化节美食集市、沿江路(海港城)海丝文化美食节、旧南海县社区音乐咖啡节等活动,共开展各类促消费和市集活动 60 场次,吸引消费者240余万人次。

  三是创新珠江水上游特色品牌,建构水岸联动、文旅并行的综合旅游服务。对大沙头码头开展改建、扩建2个2000GT泊位及配备纯电动船充电设施。邮轮码头先后引进丽星邮轮、歌诗达邮轮等多家邮轮公司,共计运营414航次;先后开通了广州到越南、日本、菲律宾等国的9条国际邮轮航线,累计接待进出港旅客达到166.59万人次。新冠疫情后南沙国际邮轮母港于今年6月25日正式复航,“蓝梦之歌”邮轮执航广州南沙至越南下龙湾邮轮航线,开启广州南沙首航航线。打造“旅游+公共交通”,顺应当下绿色出行风潮,联合哈啰举办“春天,我和越秀有个约会”骑行活动,隆重发布4款骑游越秀主题定制共享单车,以及包含海丝点光孝寺、南越王博物院等十大推荐骑游路线,让市民游客亲身感悟海丝文化。

  (四)搭建交流平台,城市旅游文化合作不断拓展。

  一是2023年以“开放合作 共享机遇”为主题,举办广东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泰国、柬埔寨等多个国家组团参加海丝博览会主题论坛,推动了“海丝”沿线国家间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升。二是持续扩展广交会交流影响,积极协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组团参会。第135届广交会共有来自215个国家和地区的24.6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16万人,增长25.1%,占比65%。三是举办“海丝文化暨非遗文化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推进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筹备首届“影响世界的十三行”高端学术研讨会,主动展示厚重的十三行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海丝文化遗产内涵。四是以2023年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为契机,精心设计、搭建海丝特色展区,发动、组织南海神庙、广州海事博物馆等海丝文化旅游景点参展,累计派发宣传资料及文创产品3000余份,有效提升了“海丝文化”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将包含相关海丝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旅游宣传资料依托旅游问询中心、星级酒店和A级旅游景区等载体加强宣传推荐。其中南海神庙—广州海事博物馆—龙头山森林公园等四条精品旅游路线成功入选“百条线路相邀游广州”。

  (五)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是强化文物保护巡查制度,组织文物保护监督员开展文物日常巡查和专项巡查,确保涉及海丝史迹的文物安全,为海丝文化品牌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保障。二是加强规划引领,完成《黄埔区旅游发展规划(2020-2035)》《黄埔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规划以打造广州“世界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为目标,以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为抓手,努力打造以“海丝文化”为主题的广州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引领区,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加大政策扶持,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广州)为支撑,充分利用深厚海丝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功能涵盖时尚展览、艺术创作、孵化办公、文化交流、商业配套等;打造旅游商业配套服务区,以海丝文化、多元业态、特色体验为亮点,让文化、旅游、商业共生互融;打造海洋科创总部集聚区,涵盖海洋科创研发、科普展览、办公、商业等业态。出台《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办法》(穗埔府规〔2021〕11号),政策中包括对新建文旅载体奖励和重大文化旅游活动的扶持,鼓励社会力量活用海丝文化新建文化旅游载体、举办海丝文化活动,扩大海丝文化的影响力。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各相关单位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海丝文化,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文化支撑。

  一是继续深入推进广州海丝城地标性商业体建设,对改造中的庙头、南湾、夏园村进行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充分整合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为广州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中心城市贡献力量。二是持续探索出台对外文化贸易、演艺等政策,形成“1+N”政策扶持体系,引领社会力量用好海丝文化,将海丝文化元素融入文化产业。三是擦亮特色海丝活动品牌,以“波罗诞”千年庙会、海丝文化节等活动契机,继续深挖广州海丝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各类“海丝”非遗体验项目、网红打卡点等,增加“海丝文化”品牌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抓紧博物馆数字化提升、外贸博物馆及文化总部等重大项目建设,合理扩容通信网络,优化人员活动流线,完善导向标识设置,充分利用现有码头资源分层次分重点布局珠江游业务,进一步串联周边黄埔古港、南海神庙、海事博物馆等“海丝文化”场馆,形成黄埔地区水上游业务集散地,周密规划设置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文商旅融合发展。五是多方协同发力,着力培育有关“海丝文化”的演艺娱乐、动漫创新、艺术产品等一批新型文化产业、旅游产业项目。积极推动旅游宣传推广全媒体转型,加强探索与境内外主流媒体、新媒体和顶尖旅游服务商合作,对“海丝文化”进行全面包装,让海丝文旅IP“活起来”,助力广州打造成世界级的旅游中心城市。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7月12日

  (联系人:李雨珈,联系电话:31360145)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