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415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11-13 14:30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曾宪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如何更好地传承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的提案》(第4150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11月2日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市教育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面、系统的保护规划

  2022年5月,《广州市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已正式出台。作为长期指引广州非遗保护工作的政策性文件,该《实施方案》涵盖时间为2022年到2035年,致力于充分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培育提升文化中心功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广州非遗,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岭南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振兴,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新格局、新作为、新活力。《实施方案》共提出三个阶段的实施目标:到2022年,非遗保护传承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到2025年,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得到提升;到2035年,非遗得到全面有效保护。

  具体而言,《实施方案》提出了构建多维度保护体系、推动非遗“五在”工程、实施跨界融合和聚集化发展等创新举措。

  为重点解决基层非遗保护活力不足的问题,《实施方案》提出全面落实政府职责并纳入考核,包括把非遗保护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等举措;国有物业优先租用于非遗,租期可延长至12年,这有利于解决非遗传承场地不足的困难。

  在全面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包括多层级的非遗名录管理、多层次的体验设施建设、多维度的数字化保护等举措。

  除了建设市级非遗展示中心外,《实施方案》提出各区要设立不少于1000平方米的综合性非遗集中展示场所,更充分地实践“见人间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

  同时,为了激发以传承人为核心的传承活力,广州将大幅度提高传承人补助标准、提升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能力、建立传承人能力考评体系。补助经费分为生活补助和传承补助,传承补助额度将提升,并加强评估和动态管理。

  二、传承人才培养

  对于传承人才培养的资金方面,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即将出台的《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对于补助资金在传承活动中的应用有明确规定。《管理办法》第三章第六条中规定,代表性项目保护补助经费用于补助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相关的……开展传承实践活动……等支出;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中的传承补助经费用于补助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授徒、传艺、研究、传播、交流等传承活动的支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补助经用于补助……普及教育、宣传推广等支出;聚集区补助经费用于补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含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小镇等)的……传承传播……等支出;大师工作室补助经费用于补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大师工作室相关的……传承传播……等支出;工作站补助经费用于补助与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传播推广……等支出;工坊补助经费用于补助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开展传承培训、传播推广……等支出。

  同时,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亦积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教学传承、完善机制、转化成果四个方面着力,推进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具体措施有:

  (一)组织非遗人才评审工作。在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设立了广州市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下设传统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专业组。从事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相关规定申报职称。2022年度,我市工艺美术职称初级申报人员130人,中级申报人员149人,副高级申报人员35人,评审通过251人,其中初级129人,中级99人,副高级23人。

  (二)筑巢引凤,打造非遗人才培养新平台。我市技工院校从创新人才评价培养模式入手,依托行业优势,通过政、校、企、协合作,形成“四位一体、双核驱动”的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体系,即:政府、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非遗传承人才。目前,各院校均与非物质文化机构建立联系,市轻工技师学院发挥自身优势,除本校在编教师外,又聘请60位国家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建立起玉雕、牙雕、木雕、骨雕、榄雕、广彩、广绣、陶塑、剪纸、宫灯、掌画等工种的15个大师工作室;市交通技师学院与梁向昭西村窑陶瓷艺术研究院共建“梁向昭大师工作室”;市技师学院面塑非遗传承共工作室获评“广州市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岭南园林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开展“园林艺术点亮生态家园”科普活动,服务对象近3000人次。

  (三)传承教学,创建非遗综合育人新模式。我市技工院校结合实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基础要求、知识内涵、工艺流程、成品质量等进行科学整理、归纳,制定了《特色课程建设方案》,形成了以大师工作室为核心的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建立了弹性学制、学历教育、社会培训三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了相应的教学管理机制。市轻工技师学院开设了广州玉雕和广绣传承班,设立了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玉雕、石湾陶塑技艺、广州榄雕、广式红木宫灯制作技艺、广州珐琅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剪纸、掌画、铜印篆刻、蛋雕和话说岭南等特色工艺课程,每周利用半天时间邀请知名大师进校园授课;通过以上做法,使在校学生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促进了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该学校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已成为广州市传承岭南文化的重要阵地,为行业培养543位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占广州工艺美术行业总量的90%以上。

  (四)完善机制,建立行业标准新体系。我市技工院校严格按照《广州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岭南文化工作方案》要求,逐步建立起体系完善的非遗各工种各级的职业鉴定标准,确保了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岭南特色工艺传承基地大师工作室建成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标准制定和课题研发,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职能,成为广州、佛山、肇庆三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交流、实践活动的窗口和广东省、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遴选工作中,市轻工技师学院作为全国唯一的一所技工院校,被评选为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院校,开展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研修、研习、培训工作,为广州市非遗传承树立标杆。目前,该基地培养非遗传承的高技能人才186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公众认知度提升

  将非遗保护纳入青少年教育一直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非遗在校园”亦是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和学校美育的一项重点工作。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广州是全国“非遗在校园”开展最有成效的城市之一。2022年5月出台的《广州市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非遗进校园提升到在校园的新阶段。目前,全市至少有500余所学校开展非遗活动,遍及全市11区,并且是全国唯一在“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评选中连续两年“双入选”(即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均入选全国“非遗进校园”十大优秀实践案例和十佳创新实践案例)的城市。特别是依托市级非遗传承基地的建设,广州市培育和推广了一批具有示范性的学校类传承基地,在2021-2023年度市级非遗传承基地中就有68所学校入选,占本批次传承基地的三分之二以上。

  现全市有7所学校招收工艺美术相关专业全日制学生,近两年培养毕业生368人。全市共有20所技工院校主要开设了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醒狮、舞龙、民族跤(中国跤)、毽球、跳绳、板鞋竞速、拔河、民族健身操等11个传统体育项目。

  同时,市教育局亦积极支持非遗人才建设:一是支持非遗人才培养,市属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开设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向岭南地区培养古建筑及修缮设计、监理、施工相关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将非遗进校园作为加强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重要举措,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艺术活动及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结合“双减”政策在校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三是依托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引导市属高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鼓励各区和学校结合“一校一品”建设,积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开发非遗课程,强化育人功能。目前,各区已开发出不少带有浓厚区域特色的本土非遗课程。比如,越秀区有粤剧、通草画、珐琅、广彩、广绣、民乐等;海珠区有剪纸、广彩、广绣、管乐、咸水歌、梳琴、岭南盆景、古琴、陶艺、书法、灰塑等;白云区有客家山歌、江高骑楼等。各学校结合办学实际和专业特色,将非遗融入教学和校园生活,积极开发符合学校特色的“非遗”文化课程,比如,广州市财经商贸职业学校创新岭南文化融创基地建设,建立岭南文化传承工作室,引入岭南文化非遗大师,打造学校的非遗传承特色品牌。越秀区朝天小学的音乐学科以“广府文化传承本土文化”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探讨音乐教学以及音乐特色课程校本开发与实验。从化区第六中学围绕当地风景、特色水果和水族舞蹈等内容进行系列研究,加强对非遗传承。

  为进一步推动广州市“非遗进校园”向“非遗在校园”转变,促进非遗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传播,提升广州市非遗传承基地的示范水平和建设效能,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23年启动《2023年度广州“非遗在校园”系列活动》,于上半年进行了“非遗在校园”案例征集、调研、遴选,并将于9-11月在广州市文化馆集中开展优秀案例展示系列活动,包括课例展示、展览、展演、表彰等形式。

  同时,现时广州非遗已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官网等,公众可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取非遗相关的活动讯息和最新动态。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

  四、非遗产业化发展

  目前,我局积极推进建设非遗聚集区,持续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于2020年8月22日正式开市,并挂牌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广州首个非遗街区。依托广州西关底蕴深厚的老城区,永庆坊社区内的空间作为非遗实践的实体场所一直处于动态传承过程中。永庆坊社区内的空间作为非遗实践的实体场所一直处于动态传承过程中。而非遗街区的出现,形成了以社区内生力量为主导、上下协同、内外联动的运营特色。

  2019年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及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相继成立,彰显了广州市积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意识和担当。

  2023年6月,荔湾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下称“荔湾非遗集聚区”)在珠江钢琴创梦园开园,这也是目前广州市首个生产性非遗集聚区。原本散落在各处的20家非遗工作室、工坊聚在了一个园区,形成集生产、展示、体验、培训、研发、交流等于一体的非遗综合性集聚发展平台,通过区位的物理集聚,激发新时代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的化学反应,同时为市民游客打造有特别体验感、强参与感的非遗集聚体验新文化空间。

  同时,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亦通过推进工艺美术保护、发展相关工作,做好非遗传承工作:

  一是在推动服装、皮具、珠宝、首饰、家居、等时尚产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相关企业与工艺美术企业、从业人员开展合作,促进工艺美术产业与时尚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积极推荐我市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申报工艺美术大师认定,促进工艺美术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鼓励工艺美术行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开展工艺美术行业交流、品牌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

  以上举措都表面广州非遗正积极与现代文化、旅游、创意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非遗产业。

  五、下一步工作

  下步工作中,我局将会同市相关部门,认真吸收委员建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提高公众认知度,积极推进非遗产业发展、保护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发挥政策优势,开展特色活动。在我市技工院校中大力宣传非遗传承的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开展特色非遗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发挥我市学生规模优势,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主动服务社区,参与传承文化活动,以此吸引社会各方更多地关注我市非遗传承。

  (二)纳入育人体系,加强师资建设。继续依托学校美育课堂,把非遗项目融入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育、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的非遗文化教育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让青少年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在我市中小学课程内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体系、校园文化建设和志愿服务中,进一步扩大和深化非遗内涵,将非遗活动纳入学校活动中,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特色文化,推动综合育人。拓宽渠道、多种方式引进和培养非遗师资。

  (三)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学校宣传载体作用,在校园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上,在运动会、体育节、艺术节开闭幕式、文艺活动上进行非遗教学成果展示,让师生们了解非遗的魅力,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师生心灵。

  感谢您对我市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11月10日


  (联系人:周雯蕙,联系电话:38925437)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