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04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1-05-27 09:23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王淑平委员:

  您在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创建特色精品村促进乡村振兴的提案》(第2044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从化区政府、增城区政府、花都区政府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5月25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以“农”为中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做好特色精品村规划用地保障

  1.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构建城乡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过程中,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与农业农村相关规划的有机衔接,科学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在三条控制线外划分农业农村发展区和生态控制区,合理划定农业农村发展的建设用地规模,保障乡村发展空间,统筹安排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用地。

  2.指导各区、镇街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促进规划落实实施,根据村庄发展实际,以一个或几个行政村为单位编制“多规合一” 的村庄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发展、生活居住、配套设施、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各类空间布局,落实土地集约节约和高质量发展要求。

  3.开展耕地“零弃耕”行动。抓好农田基础建设、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等方面工作,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耕地质量。

  (二)明确特色精品村建设发展方向

  我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梯次推进省定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创建,指导各区对标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 因地制宜,立足村庄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创建了莲麻、南平、西和、米埗、罗洞、邓山、大埔围、竹洞、沙湾北等一批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村庄。截至2020 年底,全市160 条行政村达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标准,大致有以下四个发展类型。

  1.特色农产品种植类。此类村庄主要以发展当地特色农产品和特色农副产品为抓手开展建设。如仙村镇基岗村仙进奉、朱村街龙岗村丝苗米、增江街光耀村番石榴、正果镇畲族村枇杷、小楼镇江坳村迟菜心、派潭镇密石村红柿等。

  2.文化成果价值转化类。此类村庄明确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历史特色,整合旅游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进硬件设施和乡村软实力同步提升,实现文化价值向经济效益转化。如增江街大埔围村,突出东江纵队革命老区文化,建设抗日英雄纪念碑、红色文化长廊、抗战历史纪念馆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文化立村,每年吸引20余万人前来参加红色教育活动。同时结合大埔围花海文旅项目,策划迎春灯会、光影乐园等活动,每年为村社集体增收100多万元。

  3.生态农业观光体验类。此类村庄以农产品种植为基础,强调农旅产业协同发展。如派潭镇东洞村、荔湖街太平村,推行连片土地流转,分别引进乡万国小镇、乡丰特色水果农园,大力拓展观光采摘功能,配套建设停车场、休闲农庄、娱乐设施等,既擦亮企业高端水果种植品牌名片,又为当地农户带来就业机会,增加务工收入。

  4.民宿产业集群发展类。此类村庄主要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如山、湖、水、林、田等,大力发展产业,目前已初见成效。如派潭镇上九陂村和邓村村,依托白水寨名胜风景区和温泉资源、石屋传统建筑资源,成功打造了吾乡石屋、从心隐、慕吉·云溪等精品民宿品牌,逐步形成民宿产业集群。

  (三)发展特色精品村优势农产品

  农村农业,首先关系到粮食安全的问题。发展农村农业,必须要保护好土地、改良土地,实现粮食作物的高产增产。艾米稻香小镇以“粤港澳人工智能农业科技特色小镇”为总体定位,以生态水稻种植为基础,5G数字农田为突破口,为永久基本农田提供整套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田间万物互联,为从化稻田插上AI智能“芯片”,实现水稻生态化、数字化、智能化种植。小镇坚持走“科技赋能农业,产业振兴乡村”之路,通过多年的生态种植标准化努力,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加上数字化科技管控赋能,艾米生态稻田逐年显著增产,2020年,小镇种植水稻面积达1000亩,平均亩产稻谷700斤,每亩比上年增加50-100斤。近年来,艾米稻香小镇采取了可回收锁鲜环保罐装进行产品包装,实现了稻米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二、以市场为主体,发挥村庄集聚效应

  (一)引进培育优质市场主体

  大力引进市场主体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成功引进吾乡美地、怡丰集团、粤旺集团等一批优质企业参与特色精品村建设,推进农业与休闲观光、文化旅游、健康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夯实特色精品村产业支撑。目前一批重点项目取得初步成效,狮岭镇马岭村马岭观花植物园第一期三角梅花园景观已基本完成。花东镇狮前村七溪地芳香产业基地项目主打野生芳香植物,开发30 余种芳香产品,打造溪云香宿特色民宿,进行芳香产业与芳香历史文化展示与交流。花山镇洛场村布局非遗小镇项目,以洛场村侨乡历史文脉传承和非遗文化传承为基底,对碉楼等桥文化特色建筑进行适度的文化创意开发,洛场村获评广州市首个中国华侨文化国际交流基地。梯面镇红山村引进市场主体轮番种植油菜花、荷花,开发花海小火车项目,举行灯光节,国庆、春节假期吸引游客11万人次。梯面镇横坑村鲍姑艾森林康旅印象园开发艾草文化农业观光、木屋民宿体验、全艾宴美食文化体验等项目,已完成 100 亩艾草种植和部分景点建设。

  (二)创新举办百家旅行社进乡村活动

  市文旅部门启动“百家旅行社进乡村”活动,省中青旅、广之旅、省中旅、广东国旅、羊城之旅、港中旅、申浪国旅、携程国旅、金马国旅、岭南国旅等10家旅行社及200余名游客代表参加了授旗仪式。广州地区旅行社行业协会在组织百家旅行社考察、踩线的基础上,推出生态养生游、亲子休闲游、花果飘香游、农业生态游、绿色田园游、亲水乡村游、海丝文化游、古村史韵游、创意乡村游、古驿道游10条特色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引导市民游客在闲暇时节走进广州美丽乡村,庆丰收、品乡味、悦民俗、赏新貌、听乡音。其中,广之旅旅行社围绕“上山下海·广东人游乡村”的大主题,在广东省内首批设立了乡村旅游站点,打造更多元化、深层次、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产品,针对不同站点策划主题活动,通过完善的线上线下网络进行全渠道营销推广。

  三、以农旅为重点,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加强对标创建,打造一批旅游品牌乡村

  我市农业部门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强镇工作,培育了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品牌特色明显、农民收入显著上升的专业村镇。截至 2020 年底,累计创建全国示范村镇6个,省级专业镇12个、省级专业村102条、市级专业村108条。同时,我市文旅部门将特色精品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重要载体之一,培育发展了从化莲麻村、南平村,番禺大岭村等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增城区大埔围村、白云区人凤和村、花都区红山村等18个省级文化旅游特色村,南沙区大稳村、花都区塱头古村、荔湾区聚龙古村等17个广州旅游文化特色村。

  (二)注重串点成线,打造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

  有机串联乡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体验活动、民宿客栈、特色美食等旅游元素。近日,广州从化慢享康养休闲游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的“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11条线路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还以特色精品村为重要节点,串点连线,打造了从化流溪画廊特色小镇乡村游精品线路、番禺沙湾古镇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增城“魅力派潭”岭南精品民宿乡韵之旅等 3 条广东省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推动建设美丽乡村风貌示范带,从点上出彩向乡村全域拓展。

  (三)潜心培育发展,孕育民宿等新业态

  我市文旅部门编制《广州市民宿旅游发展专项规划(2018-2035)》,印发《广州市关于促进和规范乡村民宿发展的意见》,牵头制定《旅游民宿等级划分与评定》(DB4401/T 21-2019)地方标准,依据主题特色、接待设施、卫生环保和服务水平等条件,将广州旅游民宿划分为红棉三星、二星、一星三个等级,为我市民宿行业规范化发展奠定基础。目前广州评选出首批9家星级民宿,引导民宿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四、以推介为着力点,增加农民收入

  (一)挖掘开发精品村特色农产品。整合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

  推出炭步芋头、京塘莲藕、志惠黑花生、李溪石硖龙眼、门口坑粉葛、莲塘黑冬瓜等一批代表花都本地特色味道的旅游伴手礼。打造晨采庄园、宝桑园、绿沃川空中草莓园、叶海生态园等果蔬特色采摘体验点。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深入挖掘特色美食资源,促进农产品、农副产品加工利用,推出冰草香酥肉、清炖滋补牛蹄、桑拿鸡、猪皮煲等“花都味道”美食。

  (二)加强特色农产品宣传推广。将乡村特产、手信编入旅游指南、旅游推介手册、如“绘玩花都”手绘地图、“花都味道”美食地图等。组织特色农产品、手信参加各类旅游展、推介会,参与粤菜师傅厨艺大赛、“花都十大伴手礼”评选、“花都味道”美食节、“寻味花都打卡味道”美食抖音大赛等活动,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等平台。打造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品牌,农产品品牌效应日渐凸显。增城区荣获 “中国丝苗米之乡”称号,增城迟菜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广州荔枝被认定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从化荔枝、增城迟菜心、增城荔枝被认定为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从化区太平镇列入2020 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特色化、集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催生了乡村休闲旅游、餐饮、民俗、文化体验、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有力提升了我市特色精品村创建水平。

  五、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挖掘培育特色农产品,建设精品村片区,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和宣传推介,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我市省定特色精品村创建质量,助推乡村振兴。

  感谢您对我市振兴乡村经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