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01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09-21 15:34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涂成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第4013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委宣传部、天河区政府、越秀区政府、南沙区政府、市体育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9月14日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市委宣传部、天河区政府、越秀区政府、南沙区政府、市体育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广州市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门类齐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数字创意和文化装备业发达,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文化市场主体活跃,创新能力强,文化消费水平保持前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末,全市共有7.4万个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其中规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395个,营业收入4820亿元。2018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69.69亿元,占

  GDP比重约为6.52%。2012年—2018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10%,文化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对我市经济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政策扶持引导产业稳步发展。完善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意见》《广州市推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州市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关于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的工作方案》《广州市扶持电影产业发展暂行规定》《广州市促进电竞行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一批政策性文件,初步形成覆盖文化产业各领域的政策体系。制定了《广州市时尚创意(含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穗文广新规字〔2018〕2号),进一步优化政府资金扶持企业发展方式,对游戏研发、游戏出口、组织和参加游戏展、搭建游戏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进行支持,2017年、2019年和2020年共安排时尚创意(含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约9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355个动漫游戏项目。

  (二)文化科技驱动创新发展。积极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涌现出网易、微信、酷狗音乐、UC浏览器等一批优秀文化互联网企业,2019年中国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中广州占8席,有网易、唯品会、三七互娱、欢聚时代、汇量科技、多益网络、世纪龙(21CN)、荔支网络八家企业入选榜单,广州入选企业数量比往年增加两家,排名全国第三。传统文化装备制造企业不断在科技创新和融合发展带动下升级增效,珠江钢琴全球市场占有率26%,国内市场占有率34%,成为全球最大的钢琴制造商。舞台灯光音响演艺设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强,产业链完整,上市公司较多,总产值约占全国一半。

  (三)数字创意引领融合发展。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特征的文化网络发达,涌现出酷狗音乐、荔枝FM、YY语音等一批数字音乐龙头企业,网络音乐总产值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多元数字音乐生态体系发展态势良好。广州动漫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总产值超百亿,约占全国产值五分之一。原创漫画发行占据全国漫画市场30%以上的份额,拥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知名动漫品牌,涌现奥飞动漫、漫友文化、原创动力、蓝狐文化等一批国家重点动漫企业。中国(广州)国际漫画节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其核心赛事“中国动漫金龙奖”永久落户广州。近年来游戏产业发展迅猛,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游戏企业1300余家,年实现增加值约400亿元,涌现网易、华立科技、华多网络、游爱网络、多益网络、百田信息等一批游戏龙头企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

  (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深度融合发展。媒体融合发展稳步推进,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稳居全国综合排名前十,广州日报“1+N”全媒体产品用户已超过5000万,初步构建起了“报+网+端”一体化生产的融媒方阵,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花城频道”成功开播,“掌中广视”用户量超过100万,新媒体传播力不断提升。

  (五)对外文化贸易繁荣发展。积极发挥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优势。2018年6月,天河区成为首批13家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之一,天河区大力推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制定《广州市天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方案》和《天河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组织和指导基地建设工作。2018年,我市文化产品进出口约239.49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40.27亿美元,居全国前列。成功举办三届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每年吸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机构参展参映,三年累计直接成交额逾60亿元,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六)文化旅游和消费市场活跃。倾力打造“花城”文化名片,“广州过年,花城看花”成功引爆广州的春节旅游市场,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来穗旅客超1696.27万人次。广州文化消费市场活跃,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2018年广州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3777.34元,占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比9.3%,稳居全国前列。2019年广州市电影发展迅速,票房收入达到23.82亿元,位居全国第四。

  (七)文化金融合作不断加强。广州文化资本市场活跃,截至目前,广州地区文化上市公司达43家,其中沪深A股22家,约占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6.74% (广州A股上市公司共86家),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板块”。组建文化上市公司产业联盟、文化产业投融资联盟等组织,积极创建全国文化金融合作示范区,文化金融融合发展不断深入。

  (八)文化产业高端集聚发展。广州市文化产业园区集群效应较强。目前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约222个,其中国家级园区(基地)16个,省级园区(基地)10个。2013年,广州高新区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广州国际媒体港获批国家级广告产业园核心区,园区产值超过500亿元,2017年,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获批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涌现出羊城创意产业园、TIT创意产业园等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

  二、加快推动“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穗府〔2016〕24号),充分发挥体育产业辐射范围广、关联度高等特点,重点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休闲、商贸会展、时尚创意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体育运动休闲项目、体育赛事活动、大型体育场馆等体育资源,加快体育文化旅游业发展。

  (一)支持各区发挥体育资源优势,促进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支持越秀区申办、创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支持越秀区把电竞产业发展和电竞场馆建设作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的主要内容,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广州)体育产业创新大会。支持南沙区连续举办3届广州南沙国际帆船赛,展现南沙的独特滨海水乡之美,为南沙的文体旅产业加入新元素,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地区间体育、文化和旅游的交流。支持从化区创建广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支持从化区连续4年成功举办全国露营大会和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连续3年成功举办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通过各区体育独特体育资源优势的利用和发挥,促进体育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

  (二)通过大型赛事活动带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广州马拉松连续2年获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连续5年获评中国田协金牌赛事,2019年广州马拉松共有8人次打破赛会纪录,受到国际田联关注并在其官网报道,赛事品牌效益更加显著。2019年圆满举办世界羽毛球巡回赛总决赛、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国际攀联中国攀岩公开赛、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广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等国际赛事,成功申办2021年国际足联俱乐部世界杯。持续做好职业足球、篮球俱乐部主场比赛服务保障工作,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每年中超、亚冠、足协杯等主场赛事约25场,场均入场观众超过4万人,富力足球俱乐部每年中超、足协杯赛事约20场,中超比赛主场观众约1万人。龙狮职业篮球俱乐部CBA比赛季前赛、常规赛超过25场,场均入场观众约3000人,主场气氛热烈。通过一系列赛事活动带动了我市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三)通过重大体育项目推动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唯一主办的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2018-2022年落户广州,每年一届,已连续2年成功举办。以“华章七十载体育新起点”为主题的2019年“两博会”,设体育文化主题展区、国内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展区等6大展区,展出规模达4.6万平方米,现场参观观众达16万余人次,有力推动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协调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运营相关事项,推进马匹运动及相关产业发展。从化马场2018年8月正式启幕,2019年3月成功举办首场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活动,广之旅开发的从化马场相关旅游产品深受游客青睐。

  三、推动我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资金支持、奖励补助等政策措施,落实广东省深改委“四个出新出彩”相关政策,推出精准有效的政策扶持措施。抓紧制定《广州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三年行动计划》《广州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抓紧研究文化产业细分行业更精准更有力的扶持政策,包括数字文化产业、新型旅游业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文化旅游云服务、文化旅游消费、演艺产业、动漫游戏产业、5G+4K/8K超高清视频内容产业相关政策。落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

  (二)大力推进文化旅游新业态发展。一是做大数字创意产业,提升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培育基于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文化业态。加快VR/AR(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游戏交互引擎、数字特效等关键技术在文化旅游领域扩大应用,培育一批数字文化重点企业。二是支持超高清(4K/8K)内容制作产业,组织5G+4K/8K超高清视频内容征评、展播、交流、展示,建立竞赛和奖励机制,扶持和培育一批超高清视频精品节目,丰富超高清视频节目消费。以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特色小镇为依托,引导和培育市场对超高清视频节目内容的制作,全力打造“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区”和千亿级的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产业基地。三是培育文化旅游网络产业,依托网络直播骨干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头部网络直播机构和MCN(网红经济运作)机构。大力发展网络文艺,丰富网络文化内涵,推动优秀文化产品网络传播,催生一批“云直播”“云剧场”“云博物馆”“云旅游”产品。

  (三)支持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一是推动优势文化旅游装备产业率先发展,加强灯光音响、舞台演艺装备、游艺娱乐装备、印刷装备、文化教育装备、影院装备、影视装备等行业优先发展,推动邮轮游艇、房车、潜水装具、皮筏艇等旅游装备制造,逐步培育一批骨干文化旅游装备企业。完善文化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安装、租赁、销售产业链,扩大广州文化装备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支持重点文化旅游装备制造企业申请纳入国家、省高新技术企业。制定文化装备类行业标准,推动文化装备制造向智能型、总部研发型、服务型、创意型转变。二是促进装备产业与高新技术融合发展。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新型文化消费的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沉浸式体验平台、应用软件及辅助工具。加快新型灯光、音响、机械、视效、特效、智能展示产品等研发应用,提升艺术展演展陈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四)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一是支持开发文创产品,出台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推进“文创+”,搭建传统工艺品设计、生产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的文创平台,加快布局一批文创园区、文创空间、文创镇村,重点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创企业、文创产品、文创赛事、文创展览,形成一批文创品牌。二是推进非遗创造性转化,挖掘岭南文化内涵,加大对“三雕一彩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意开发力度,打造有广州特色、高品质的非遗特色产品,形成非遗美食、非遗工艺、非遗中医药等产品系列,扩大非遗供给,引领非遗消费。三是加快非遗产品市场化进程。建设一批非遗工作站、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街区,开发一批非遗精品旅游线路,建立非遗产品研发、投融资服务和营销推广平台。通过品牌授权、数字化应用等手段,促进非遗与创意设计、旅游、影视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博物馆、进商场、进社区。

  (五)支持文旅重点项目用地。抓住广东省作为国务院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试点省的机遇,将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指标,优先安排重点文旅项目、文化产业园区升级用地,加快用地报批。强化重点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合理确定文化旅游业用地价格,入围省、市重点项目名单的文化旅游项目(含高端酒店项目),给予土地储备、农转用指标、项目审批、基础设施配套等支持。

  (六)提升智慧文旅发展水平。构建智慧旅游平台,推动文化旅游与公安、交通、气象、通信等数据共享,加快建立文化旅游公共服务智能化云平台。认真做好国庆黄金周等节假日旅游统计及信息报送工作,开展旅游大数据建设与运用工作,关注热点,重点探索文化旅游消费的大数据监测与运用,探索文旅增加值的科学核算方法。充分利用广州5G基站全覆盖的机遇,引导演出、文化娱乐、景区景点等场所全链条推广应用5G技术,精准高效推行网上分时段实名预约制度,提高票务预订、停车收费、导游导览、智能监控等服务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满足市民游客“智能化、预约制、非接触”的服务新体验。

  (七)创新文化旅游惠民消费模式。将政府、企业、平台、消费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政府补贴、平台让利、企业打折、市民游客广泛参与的惠民消费市场格局。通过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组织惠民演出等多种形式,在不断拉动市民文旅消费的同时,进一步吸引外国友人和外地游客来广州消费。支持文旅企业和国内知名网络营销企业合作,广泛开展“云上旅游”“云上非遗”“云上文创”等网络宣传营销活动,拓展线上消费,有效适应后疫情时代“微度假、轻旅行、宅经济”的大众消费新常态。

  (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共建共享。完善人文湾区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专项小组作用,建立常态化穗港澳文化旅游部门高层互访机制,有效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旅游联盟、演艺联盟、公共图书馆联盟、动漫游戏产业联盟、文化旅游融媒体传播联盟牵头城市(或轮值城市)作用,深化穗港澳、广深珠、广佛肇、广清韶等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动大湾区文化旅游全面合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建设大湾区影视后期制作中心,丰富大湾区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建设,继续办好“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为打造大湾区标志性文化品牌贡献广州力量。继续办好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支持港澳举办国际旅展。加大国际文化旅游品牌引进力度。推动文化领域国际机构(组织)在广州设立分支机构,以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为契机,积极引进世界级精品主题公园、高端消费品牌、大型国际展会和节庆赛事活动,丰富邮轮、游艇、文化、体育、会展、夜间旅游等高品质国际化旅游产品,精心打造一批国际性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加快文化旅游消费国际化进程。

  (九)优化文化旅游营商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社会投资文旅产业审批流程,简化登记程序,放宽注册资本和相关条件,降低民间资本进入文旅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门槛。建设文化旅游“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完善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信用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产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0年9月16日   

  (联系人:李倩倩,电话:81073729)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