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073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09-11 17:29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江智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做好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建议的提案》(第4073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于8月27日与您进行沟通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构建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

  我局起草的政府规章《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已于2020年2月8日由第171号市政府令公布,5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的出台为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非遗保护机制,全面提升广州非遗保护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提供政策支撑。经市政府同意,我局于2020年2月28日印发并实施《广州市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进一步明确广州非遗振兴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促进全面提升我市非遗发展水平。

  二、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

  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扩大非遗传播效应。疫情期间,在网络平台推出了50场非遗微课堂和4场非遗直播课,共吸引约百万人次观看。在学习强国全国总台发布了70集广州非遗课程。6月,我局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40多家中央、地方主流媒体进行报道,20多家直播平台参与直播,总流量近600万人次,微博、抖音等平台累计观看量达近100万人次。与电商合作举办线上广州非遗购物节,30多个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新入驻电商,上线店铺总数达44个。“广式健康生活”理念一经推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三、大力推进非遗阵地建设

  一是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华南展示基地)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广州)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推进华南地区的非遗展示与研究。二是即将投入使用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广州非遗园,作为我市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将成为我市非遗活态传承传播的重要阵地和工作抓手,并将成为新时代广州的文化新名片和新亮点。三是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引入一批非遗项目进驻永庆坊,着力打造的广州首个非遗街区已于今年8月正式开市。首批成立10间非遗大师工作室,集展示、展销、体验、传承、交流、培训等功能为一体,作为我市非遗传承聚集和非遗旅游融合发展的试点。四是市委宣传部稳步推进广州塔岭南文化提升项目,以岭南非遗展示传播和创造性转化为主线,在广州塔一楼、二楼大厅展示岭南非遗艺术精品,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生活相结合,打造“中国非遗第一展”。开展名家周末大舞台非遗文艺惠民演出等展演活动,大力推动广州塔—媒体港文化创意带和潮墟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五是开展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打造非遗传承可移动阵地。我市每年均组织大量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并资金扶持文艺院团、民间私伙局、非遗传承人等开展展演活动。

  四、积极利用学校平台传承非遗

  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通过采取多种举措,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一是不断完善非遗教育机制,市教育局将非遗传承融入教育各环节和各阶段,鼓励学校积极申报非遗传承基地。市技工院校从创新人才评价培养模式入手,依托行业优势,通过政、校、企、协合作,形成“四位一体、双核驱动”的“非遗”传承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建立体系完善的非遗各工种各级的职业鉴定标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二是结合学校办学特点,在中小学开设非遗特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在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开展非遗专业教育,开发课程教材,引进非遗传承人入校教学和设立大师工作坊,采用“双导师双学徒”的现代学徒制度培养非遗后备人才。四是搭建各类非遗学习交流平台,市教育局开展“名家校园行”等非遗展示展演体验活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结合学校体育健康工作,重点推进非遗中的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进课堂,并成立各类非遗特色社团,组织开展或参加各类非遗展示活动。五是在市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传承人工作室、项目保护单位等地开展非遗体验课、非遗研学游等活动,带动学生“走出去”深入体验非遗。六是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在网络平台推出非遗微课堂和非遗直播课,拓展非遗学习体验空间。

  五、着力推进非遗融合创新发展

  一是以“非遗+旅游”“非遗+商业”“非遗+文创”等创新保护方式,积极探索“非遗+”文化新业态。二是大力推动非遗工作站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发展工作,探索非遗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建成3个非遗工作站。三是通过实施非遗保护五大行动(非遗保护建设行动、非遗融合挺进行动、非遗活力提升行动、非遗记录深化行动、非遗传播优化行动)和“五进”工程(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促进非遗进入更多领域跨界融合,引导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及创新发展。

  六、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进一步完善非遗制度建设,加强非遗人才培养。推动出台《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继续开展非遗新生代培训工作,培育非遗后备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依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助力非遗企业发展。

  二是充分利用好媒体平台,多渠道宣传非遗。充分利用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推动我市非遗工作动态。继续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平台宣传我市非遗,同时加大与触电直播、虎牙直播、抖音等直播和短视频平台合作力度,扩大非遗宣传传播影响力,尤其是增强非遗对年轻群体的影响力。开展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

  三是开展各类非遗展示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动非遗“五进”工程,进一步宣传推广广州非遗,提升非遗能见度。继续支持非遗保护单位、非遗传承人、民间私伙局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使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持续开展非遗资料整理和研究出版,为我市非遗传承和研究提供翔实的历史资料。

  四是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传播推广非遗。结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行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非遗校园推广工作,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岭南优秀文化。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加强非遗师资队伍建设,规范课程设置,加大宣传力度,重点探索“一校一品牌”“一校一基地”的非遗品牌创建活动,鼓励符合条件的学校积极申报非遗传承基地。扶持粤剧、粤曲、广东音乐、木偶等地方戏曲和传统剧种传承,发展壮大岭南文化艺术。加强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网络宣传,营造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五是继续推进广州非遗街区建设,鼓励非遗创新发展。在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首批建设10间大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引进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入驻,并在其他区域推进新的非遗街区建设。对入驻非遗街区的传承人,提出履行传承、创新等方面的要求,以此促进非遗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身品牌,增强企业内生动力。继续在以广州塔为核心的沿江区域,长期开展非遗展览、展示、展演、展销活动,引入企业开发非遗衍生旅游纪念品,并在广州塔一楼打造广府文化会客厅。

  感谢您对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0年9月3日

  (联系人:孔祥文,联系电话:81078421、1392227963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