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077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09-07 16:13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市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创建非遗新平台,展现老城新活力的提案》(第1077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荔湾区政府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你单位负责同志在8月28日进行了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经综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荔湾区政府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开展非遗相关工作主要情况

  (一)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制度建设

  我局拟定的《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已于2020年2月8日由第171号市政府令公布,5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的出台为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非遗保护机制,全面提升广州非遗保护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提供政策支撑。经市政府同意,我局于2020年2月28日印发并实施《广州市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进一步明确广州非遗振兴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全面提升我市非遗发展水平。

  (二)推动非遗聚集发展

  一是在永庆坊设置全市首个非遗街区,非遗街区汇聚了十家优秀非遗企业,打造集非遗大师工作室、体验互动、展示和销售于一体的主题街区,成为广州市具有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将“看不见”的非遗与“看得见”的广州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相结合。

  二是指导设立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粤剧粤曲(荔湾)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两个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维护和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条件和实践环境,保护和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生态。

  (三)加强人才培养,推动非遗创新研发

  长期以来,我局高度重视非遗传承人群的培养工作,着力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当代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一是选送一批行业人才到高校进修。近年来,通过与清华美院等高校进行合作,对80、90后的广作新生代进行重点培养。2019年,选送20位广作新生代传承人到清华大学参加“广作新生代清华创意设计工作营”,邀请清华大学的教授进行专题授课和创作指导,提升广作行业的传承实践能力。今年,我局非遗保护中心还将继续组织非遗新生代的培训、沙龙、调研等各类提升活动,不断提高非遗传承人群的创作能力。二是在高职院校开展非遗培训。加强非遗课程建设,普及非遗知识。借助我市非遗资源,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传承基地(2018-2020年度),成立广彩、玉雕、木雕工作室,把职业教育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现代学徒制培养非遗人才。在高等教育层面,主要目标是研究人才和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在非遗职业教育方面,主要以传承传统美术类和传统技艺类项目为主,多以培养传承人才为目标,2018年4月,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的中国非物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遴选工作中,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参与研培计划的技工院校,开展提升非遗传承人群的实践水平和传承能力研修、研习、培训工作,初步形成岭南特色工艺产学研销传承人才培养体系。

  (四)开展非遗传播工作,扩大知名度

  我局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扩大非遗传播效应,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疫情期间,在网络平台推出了50场非遗微课堂和4场非遗直播课,共吸引约百万人次观看。在学习强国全国总台发布了70集广州非遗课程。

  2020年6月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该次活动围绕广式健康生活理念,联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了启动仪式、“我哋广式——通草画广州一日展”和“悬壶济世——广州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抗击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主题展览”2场主场展览、贯穿整个6月的“广州非遗购物节”,以及46场由全市各区组织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等共计近百场。本次活动,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的融媒体矩阵报道,受到极广泛关注。主流媒体40家参与报道,累计点击率20万;20家直播平台点击率772万次;5家微博平台点击率66万次,各种媒体的点击率近900万人次。整个线上线下活动充分营造起全社会共同关注非遗保护的浓厚氛围,并助力全市文旅市场复工复产,使非遗保护的理念得到广泛传播,广州城市的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

  2020年8月开始,以地标性建筑广州塔为载体,在二楼千人庆典大厅,举办“非遗见证广州与世界的对话”主题展。本展览围绕“海上丝绸之路”主题,以广州最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为具体表现形式,展现非遗不断见证广州与世界的对话。具体安排的项目有19项,包括1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2个其他项目。利用图文、视频、实物、场景、传承人活态演示等多种形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呈现粤剧、岭南古琴艺术、“三雕一彩一绣”等项目的多元面貌和保护成果。

  组织非遗企业参展。为扩大我市非遗项目的影响力,推动非遗保护工作的交流与发展,2019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了《广作华章——广绣历史文化与传承发展》,实现了广绣非遗项目传承人、相关企业、高校等创作的优秀广绣作品“北上”。此外,近年来还多次组织传承人群赴国内其他省市参展,以及参加我局在阿联遒、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的宣传推广活动。

  (五)创建非遗新业态发展,推动非遗做大做强

  一是打通非遗生产到销售的“最后一公里”,助力非遗传承人集体触电,推动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参与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联手打造的非遗购物节,利用电商平台巨大的流量对非遗进行广泛传播,拉近年轻人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二是联合南方卫视城市特搜、骆骆声、中国手艺网、听见花开抖音号、新浪广东等多个直播平台,推出了“广式健康生活一天”直播活动,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不间断进行12小时直播,创了我市非遗直播时间最长的记录,当天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00万,掀起了广式健康生活话题。

  三是积极与社会各类企业合作。包括广州地铁、白云机场、三七互娱、动漫产业、文创、IP开发、各旅行社等。2019年,“广作华章·广绣历史文化与传承展”在白云机场展出,社会反响热烈。通过此类非遗+企业共建发展,从而提升了企业文化品位,又通过企业助推了非遗传播发展。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广州动漫行业协会共同运营的广州非遗动漫创作营开营。该营招收了来自游戏、动画、漫画、绘本等领域16名专业人士和爱好者,为广州非遗的传播弘扬孵化出优质动漫作品,将进一步促进“非遗+动漫”产业融合发展。市非遗保护中心与原仓(广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广州非遗知识产权IP平台,该平台形成了非遗快速版权保护、授权、维权为核心的完整闭环版权服务,促进了非遗的IP产品开发体系和品牌建设。当前,已有多个传承人的上百件非遗作品收录于该平台。

  四是荔湾区引导非遗项目跨界融合,如广绣和采芝林中医药文化结合创造了“广绣香囊”;广彩技艺与紫砂融合成“广彩紫砂茶壶”;广彩与骨雕融合的新产品“花城彩音”。主动与新华书店融合,打造位于荔胜广场的广东首家岭南非遗书房。扶持建设永庆坊三雕一彩一绣展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经过改造提升,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提升展厅环境,为市民游览提供一个新的打卡处。

  (六)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近年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积极拓展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渠道,组织开展多次非遗游活动。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开展广州非遗体验游,已形成一日游、夏令营、冬令营、研学游等多种形式共20多条非遗体验游路线。其中,在2019年,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广之旅、康辉国旅、绿洲国旅、半古生活、亲子家家等多家非遗旅游公司,举办“你最识玩——2019广州非遗体验游”,共推出10余条非遗旅游线,探索非遗+旅游新模式。在2020年,为配合疫情防控并探索非遗传播新模式,响应“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该中心将广式健康生活体验游转向线上,联合南方卫视《城事特搜》、中国手艺网、东家、新浪广东等10多家媒体和直播平台,对广州人一天的健康生活奥秘作出了深度解码。该路线从早上踢毽开始,接着上午到酒楼叹早茶,下午体验广彩绘制,晚餐食正宗粤菜,到晚上观看粤曲、广东音乐结束,带领观众“云游”广州。

  (七)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一是支持申报乡村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在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审工作中,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挖掘农村非遗资源。2019年我局组织开展的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评审中,认定了包括蔡李佛拳、白眉拳、广东醒狮(花都)等多项以乡村为主要活动地的代表性项目。2020年7月公布了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包括增城的广东汉乐、从化水族舞、花都醒狮、番禺的鳌鱼舞、灰塑、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增城的榄雕、南沙的黄阁麒麟舞、白云区的白眉拳等,为乡村非遗项目挖掘和培养传承人才。

  二是对涉农区非遗代表性项目给予经费支持。2019我局对乡村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大力扶持,向涉农区的16个项目共补助经费91万元;2020年补助65万元。

  三是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我局给予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1万元/人/年,用于传承人开展传艺授徒、传承传播等活动。其中在农村地区开展非遗活动的市级传承人达到80名左右。比如从化掷彩门项目传承人邝健洪2019年在江浦村祠堂和村委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其中一期专门针对青少年的培训为期一个月,参与培训的学员通过系统学习,学员们基本掌握了彩门的扎制技术。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完善非遗制度建设

  推动出台《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结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行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非遗校园推广工作,鼓励学校申报非遗传承基地,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二)继续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继续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将乡村非遗项目纳入到旅游活动中,推动沙湾古镇等非遗资源比较集中的小镇进一步开展非遗旅游活动,促进乡村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在资金扶持上进一步向涉农非遗项目倾斜。进一步挖掘评定新的乡村非遗项目。二是继续推进广州非遗街区建设。在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首批建设10间大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将开展永庆坊二期非遗大师工作室项目;另外,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打造越秀区非遗展示街区(李白巷);市商务局印发了《市级北京路步行街业态提升扶持资金管理规定》,自2021-2023年,每年从商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北京路步行街建设,包括引入非遗、老字号、文化创意等具有岭南文化特色店。三是荔湾区将以创建以粤剧粤曲为核心的文化生态实验区的目标,打造更加开放、更为包容、更有活力的非遗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将在加快设立非遗聚集区,聚集非遗资源和要素发展,非遗与旅游互补式提升上下功夫。四是市非遗保护中心将继续与各旅行社合作,组织开展“依时而作”暑期研学营,线下招募市民参与沉浸式学习和体验,探索广式健康夏日,常态化组织开展非遗亲子体验课、培训班、夏令营、冬令营,粤剧体验游、龙舟体验游、广式生活体验游、西关十三行非遗体验游、海珠琴心二日游、黄埔非遗君有约、南沙水上居民非遗游等多条非遗精品旅游线路,并做好非遗旅游产品的推广工作。

  (三)进行非遗阵地建设,推动非遗做大做强

  市文化广电旅局将加快推进广州文化馆新馆非遗园区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并对外开放。继续推进非遗工作站、非遗传承基地建设。在目前已建立3家工作站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建设新的非遗工作站和传承基地。积极推动非遗“五进”工程(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通过在各大公共场所提升广州非遗的可见度,进一步在学校等场所宣传推广广州非遗。在推进建设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的基础上,推进建设更多的非遗街区(街巷),让人们在全市多个公共场所均能便利地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市工信局鼓励数字创意相关企业积极开发非遗文化相关产品,提供解决方案,不断增强新产品、新应用的供给,为非遗新平台提供创新路径。

  (四)持续开展非遗资料整理和研究出版工作

  开展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历史资料片制作项目;编撰出版“印象岭南”系列文化图录丛书--《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选》。该书将从广州非遗名录中优选内容,以非遗为挈入点,为来穗旅游、休闲、商贸的人群提供了解岭南文化特色的内容读本。

  感谢你们对我市非遗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0年9月7日

  (联系人:许莉,联系电话:81078423,1353361****)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