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00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0-08-25 10:46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纪德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非遗”儿童传承机制,保障广州“非遗”可持续传承的提案》(第4005号)建议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教育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18日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市教育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开展相关工作主要情况

  (一)构建完善非遗保护政策体系。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起草的政府规章《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已于2020年2月8日由第171号市政府令公布,5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的出台为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非遗保护机制,全面提升广州非遗保护的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水平提供政策支撑。经市政府同意,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于2020年2月28日印发并实施《广州市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进一步明确广州非遗振兴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促进全面提升我市非遗发展水平。非遗保护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保障广州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不断拓宽非遗传播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扩大非遗传播效应,为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疫情期间,在网络平台推出了50场非遗微课堂和4场非遗直播课,共吸引约百万人次观看。在学习强国全国总台发布了70集广州非遗课程。6月举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40多家中央、地方主流媒体进行报道,微博、抖音及20多家直播平台参与直播,总流量700多万人次。与电商合作举办线上广州非遗购物节,30多个非遗项目保护单位新入驻电商,上线店铺总数达44个。“广式健康生活”理念一经推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三)大力推进非遗阵地建设。通过推动非遗阵地建设,为儿童及各个年龄层次的市民提供更多了解非遗、体验非遗的场所。一是即将投入使用的广州市文化馆新馆广州非遗园,作为我市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将成为我市非遗活态传承传播的重要阵地和工作抓手,并将成为新时代广州的文化新名片和新亮点。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与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设国家非遗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华南展示基地)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广州)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推进华南地区的非遗展示与研究。三是建设粤剧粤曲文化(荔湾)生态保护实验区、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试验区2个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促进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工作,提升区域整体文化氛围,改善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条件。四是开展各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打造非遗传承可移动阵地。每年均组织大量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并资金扶持文艺院团、民间私伙局、非遗传承人等开展展演活动。

  (四)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市教育局将非遗传承纳入学校美育内容,把非遗传承融入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引导青少年对非遗的认知认同,并鼓励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申报非遗传承基地。组织开发《乡土美术》《广州音乐》《广彩技艺》等广州地方特色教材,创建112所涵盖粤剧、广彩、古琴等项目的艺术重点基地学校(幼儿园),着力打造45所粤剧传统特色学校和51个高水平学校体育美育团队。各学校结合“一校一品”建设,将非遗资源引入校园。组织开展“名家校园行”“粤剧进校园”“民乐进校园”等各类活动,加强非遗展示宣传工作,让学生领略非遗的魅力。整合社会“非遗”文化资源,加强人才培养,创建文学艺术名家市级专家库,在学校建立艺术名家工作室、大师工作坊,探索非遗传承人教育路径。

  (五)着力推进非遗融合创新发展。一是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引入一批非遗项目进驻永庆坊,着力打造广州首个非遗街区。首批成立10间非遗大师工作室,集展示、展销、体验、传承、交流、培训等为一体,引导非遗资源活化利用及创新发展。二是以“非遗+旅游”“非遗+商业”“非遗+文创”等创新保护方式,积极探索“非遗+”文化新业态。三是大力推动非遗工作站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非遗保护发展工作,探索非遗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目前建成3个非遗工作站。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进一步完善非遗制度建设。推动出台《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结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时代新人行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推动非遗校园推广工作,鼓励学校申报非遗传承基地,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二)积极推动非遗“五进”工程(非遗进景区、进博物馆、进校园、进商场、进社区)。通过在各大公共场所提升广州非遗的可见度,进一步在学校等场所宣传推广广州非遗。在推进建设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的基础上,推进建设更多的非遗街区(街巷),使少年儿童在全市多个公共场所均能便利地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体验非遗。

  (三)持续举办非遗公开课。市非遗保护中心将组织开展“依时而作”暑期研学营,线下招募市民参与沉浸式学习和体验,探索广式健康夏日,并对来穗“小候鸟”优先报名。常态化组织开展专门针对儿童的非遗亲子体验课、培训班、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如少儿醒狮班、少儿广彩班、少儿武术夏令营等,通过各类活动推动建立“非遗”儿童传承机制。

  (四)加强儿童非遗阵地建设。加快推进广州文化馆新馆非遗园区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并对外开放,适时举办非遗儿童剧目展演活动。设置用于儿童体验的专门区域,配套适合儿童体验和欣赏的相关工具、材料、桌椅等设备,并在全园各区域内都设置有利于儿童观展、观演、体验和求知的设施,方便儿童体验和欣赏。

  (五)为儿童提供更多的非遗体验机会。鼓励木偶剧院等单位和非遗传承人创作更多的儿童剧目,设置非遗项目演出儿童专场,使少年儿童有更多机会了解和体验非遗,引导其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推广各非遗项目在儿童传承方面的优秀案例,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和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更多、更优质的儿童传承活动。

  感谢您对我市非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0年8月21日

  (联系人:孔祥文,联系电话:81078421、1392227963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