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对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402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7-11-03 14:33 来源:本网

张星伟委员:

  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提案《关于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第4022号)收悉。感谢您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业发展的关注与支持。现综合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和各区政府的会办意见,将有关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5年,国家、省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6年10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穗办〔2016〕18号),对我市“十三五”期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整体部署。一年以来,我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美誉度,公共文化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之态。

  (一)基本情况。

  1.图书馆。加入通借通还服务网络且对公众无门槛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共122所,其中,市级2所,区级11所、馆舍17座,街镇分馆84所,与社会力量共建分馆19所,初步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立体性的、互联互通的公共图书服务网络。市、区13间图书馆均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总建筑面积为27.76万平方米。

  2.博物馆。共有博物馆、纪念馆61家,其中国有博物馆50家,非国有博物馆11家,涵盖中医药、金融、艺术、历史、体育等多个方面。共有3家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3.文化馆(站)。共有文化馆12家,其中,市级1所,区级11所,全部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总建筑面积为6.61万平方米。共有文化站170家,其中,省特级站131间,省一级站39间,总建筑面积为40.98万平方米。共有2650个社区(村)综合文化室,建成率为100%,总建筑面积为56.57万平方米。

  (二)发展亮点。

  1.建成开放了一批大型文化场馆。“十二五”以来,我市加大投入,建成开放了广州图书馆新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南越王宫博物馆、粤剧艺术博物馆、黄埔区图书馆新馆、从化区图书馆二期、南粤先贤馆等多个博物馆、图书馆,立项开工了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美术馆、广州海事博物馆、广州文化馆新馆、南沙区图书馆新馆、番禺区图书馆新馆等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全市图书馆、博物馆硬件设施总体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2.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得益于场馆设施的逐步改善和财政投入的大幅增长,我市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效能显著提升。2016年我市公共图书馆外借册次为2193.94万,进馆人次为1610.38万,注册读者量为224.96万,与201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87.66%、26.90%、45.58%。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在全国大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其中,市级两馆的服务效能在全国同行中居冠。广州图书馆自2013年新馆开放以来,日均接待读者2万多人次,2016年接待读者739.69万人次,主要服务指标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均居首位,跻身世界公共图书馆前列。市少儿图书馆自2015年3月新馆开放以来,服务效益节节攀升,2016年文献外借量551万册, 读者接待量156.6万次,创下建馆20年来的历史新高,在全国公共少儿图书馆中位居首位。

  3.惠民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市属各文艺院团积极开展惠民及周末剧场的演出,努力培育本地观众,2016年共演出4308场,惠民演出357场。2016年先后举办第七届羊城国际粤剧节、第六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中国(广州)国际演艺交易会、第九届中国国际漫画节、第21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羊城之夏”广州市少儿艺术花会比赛、文化有约--2016年广州市群众文艺精品巡演等多个惠民文化活动,吸引众多专业观众和市民参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问题和难点。

  “十二五”以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业快速发展,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区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投入保障不到位,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路径还需摸索,博物馆种类不够丰富、分布不够合理,在全国享有一定声誉专家及学术带头人还不够多,基层文化站、文化室的工作人员数量不足、专业化素质堪忧,信息化等新技术的应用还相对滞后,管理、评估、协调的正常机制还有待健全。这些难点和问题制约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业的良性发展,是我们下一步阶段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为更好的推进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事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精神文化食粮,为我市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下一阶段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2017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实施。这是文化领域一部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支撑性的、基础性法律,是公共文化领域的基本法,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义、发展方向、政府的主体责任、公共文化设施范畴等若干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予以了明确,构筑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下一阶段,我市将以贯彻落实《保障法》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制度设计。2015年5月1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正式实施,两年以来成效明显,有力促进了我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广州市博物馆条例》、《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目前正按规范程序推进。《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等行政规范性文件也计划于今明两年出台。

  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广州美术馆、南汉二陵博物馆、广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打造展示岭南文化和广州特色的博物馆新地标、新品牌。加快推进南沙、花都、番禺、白云、越秀等区的新馆建设工作,督促荔湾、天河等区尽快完成新馆的选址、立项,安排专门经费分年度补助各区的街镇分馆的专业化改造。加快推进广州文化馆新馆、天河区文化艺术中心、增城区正果镇文体中心等一批文化馆、站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和督促各区整合资源,在街镇、社区、村一级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夯实基层文化基础设施。

  三是进一步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文件精神,2016年按照市委深改组的整体部署,我市启动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主要目标是建成以市级馆为中心馆,区级馆为区域总馆,街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形成一个覆盖城乡、互联互通、运转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解决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基层专业力量欠缺、服务效益低等长期困扰事业良性发展的诸多问题。目前,图书馆和文化馆总分馆制正在按计划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计划于2018年底完成,文化馆总分馆制计划于2019年底完成。

  四是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是惠及全民的事业,理应海纳百川,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制订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依据《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出台配套政策扶持行业、民办博物馆,鼓励和引导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促进博物馆行业和分布合理化。依据《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借鉴市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合作运作校园智慧图书馆项目、广州图书馆与社会机构合作探索社区图书馆运作新模式、黄埔区图书馆与企业、园区合作共建企业分馆模式,引入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图书馆之城建设。

  五是进一步扶持民间文艺团队的发展。民间文艺团队来源于群众、扎根于群众,是我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十三五”期间,我局将继续指导和支持各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加大对民间文艺团队的扶持力度,逐步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示范团队,创作、排演一批高水平的艺术作品。荔湾区是粤剧的发祥地也是“全国曲艺之乡”,私伙局遍布街道和社区,现有私伙局78个爱好者近3000人,每年演出300余场。荔湾区文化部门将广州文化公园中心台和荔枝湾大戏台作为粤剧粤曲常年演出的固定场所,连续13年举办“穗港澳粤剧日”展演,深受相关群众的欢迎。南沙区近年来创新性开展了民间文艺团队扶持活动,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扶持20个民间文艺团队,有力支持了民间文艺团对的发展。白云区活跃着近200支各类文艺团队,一些团队常年开展活动,屡获殊荣,影响延及省市外。广州香雪书画会成立于1981年,一直活跃在广州书画界,会员也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近150人。白云女声合唱团曾斩获省、市多个合唱比赛的金奖,2014年荣获“广州市优秀示范团队”的荣誉称号。

  六是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关于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管理岗位的设置和人员聘用等问题,市人社局目前正在按照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研究我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下一阶段我局将着力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图书馆、博物馆专业学科带头人,引领市属图书馆、博物馆与高校及各类研究机构合作,利用其研究力量和资源,提高我市图书馆、博物馆专业人员的研究水平;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加大对现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造就一批符合我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促进优秀人才在实践中脱颖而出。

  七是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数字化的应用水平。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具有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等特点,对于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建成了广州数字图书馆、广州博物馆等多个数字化平台,下一步我局将立项、建设广州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整合全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的资源和内容,为市民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平台。

  专此答复。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7年6月30日

 

  (联系人:姚雪菲,电话:28337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