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政协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4039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18-06-11 16:32 来源:本网

崔冠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管理与扶持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建议》(第4039号)建议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6月1日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文联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基本情况

  近年来,广州市文广新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情况调查。调查表发放到各区文广新局,由各区文广新局组织对本辖区内街道、社区的群众文艺团队的数量、参与人员、特长、参加活动及获奖等情况进行摸查。共调查团队1425支,函盖舞蹈、音乐、戏剧、曲艺、书画、合唱等团队,情况如下。

  (一)各区参加调研群众文化团队类别及数量

辖区

合唱

音乐

舞蹈

戏剧

曲艺

书画、

其他

合计

越秀

37

24

109

24

22

30

54

300

荔湾

17

3

36

6

57

7

13

139

海珠

10

9

32

2

8

8

7

76

白云

11

2

39

10

18

4

11

95

番禺

8

8

48

0

40

7

41

152

黄埔

6

12

54

5

15

5

15

112

天河

10

7

40

4

10

2

19

92

花都

9

5

62

2

12

5

16

111

南沙

3

8

24

1

9

6

15

66

增城

2

31

46

2

70

5

19

175

从化

8

41

38

8

7

5

107

合计

121

150

528

64

268

84

210

1425

 

  (二)各区群众文艺团队人数及参加活动情况

辖区

数量

在民政局注册团队数

30人以上团队数量

经常参加活动团队数量(参加街道、区活动5/年以上者)

越秀区

300

8

102

211

荔湾区

139

1

47

19

海珠区

76

0

44

51

白云区

95

1

49

49

番禺区

151

10

65

79

黄埔区

112

7

56

35

天河区

92

0

27

17

花都区

111

7

65

78

南沙区

66

36

38

37

增城区

175

6

49

40

从化区

107

3

63

14

合计

1425

79

605

630

 

  (三)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主要特点

  1.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能够为群众文艺团队提供基本文化活动场所。

  经过几年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广州市基层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2014年,从化区温泉镇文化站投入32万元进行升级改造;荔湾区投入经费近300万元提升文化站(室)设施设备建设。黄埔区建成了东区街文化站,项目总投资4807万元,用地面积12883平方米,建筑面积8727平方米。花都区多方筹措资源,新建了秀全街、花城街文化站。新筹建的秀全街文化站、花城街文化站总面积均超过4000平方米。白云区投入146万元补助镇街文化站。市区内几乎每个社区内都有群众文化活动的广场,都设计了社区居民文化活动场所。尤其是近年来新建的大型楼盘,都较好的设计了舞蹈室、棋牌室、活动室等文化娱乐健身场所,不仅明亮宽敞,还有浓郁的艺术气息,文化活动的场馆升级为群众文化团队提供了舒适的活动空间,深受群众的欢迎。

  2.辖内群众文艺团队蓬勃发展,大多能够常年坚持开展活动

  调研发现,大多数街道社区领导都比较重视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社区群众文艺团队数量多、参与面较广、群众基础好。我市各街道文化站中心团队一般有5-20支,人数少的几人成团,人数多的团队达上百人。团队特色以舞蹈、民乐、合唱、书画等为主。特别是舞蹈团队,基本每个社区都有,团队规模较大,参与人数最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这些团体依托社区文化(馆)站的场地,大多能够常年自主开展文化活动。参加区、街道开展的活动5次/年的团队达630支,为活跃社区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海珠区瑞宝街拥有乐队两支、中老年人合唱队四支、太极拳(剑、扇)队三支、民族舞蹈队七支,交谊舞队一支,健身气功队一支,还有足球队、篮球队、羽毛球队等文体队伍共22支。这些团队活跃在瑞宝地区的每个角落中,对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和进一步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隶属市区文化馆中心团队实力较强,品牌效应明显

  调研发现,隶属于市、区文化馆的中心团队从团员素质、创作能力、演出水平、获奖情况等方面明显优于街道文化站团队。如市文化馆民下属的广州民族乐团管弦乐队现有60人。由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陈葆坤任团长、首席指挥。乐团队员均接受过音乐院校专业学习与考核,乐团先后举办了广东省、广州市数百场大型文艺演出和音乐会,并代表广州市出国、出省参加文化交流活动。花都区文化馆下属的花都合唱团先后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等各类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代表市、省参加国家文化部组织的合唱比赛并赴国外进行交流演出。还有海珠民乐团、青少年街舞团等,这些有较高水平和质量的群众文艺团队大约占本次调研团队的10%左右,全市约150支左右。

  4.群众文艺团队发展特色与当地传统文化契合

  调研发现,我市群众文艺团队发展与当地文化特色及需求密切相关。如广州荔湾、越秀、番禺、增城四区的粤剧曲私伙局团队较多,基本每个社区都有团队。特别是增城的新塘街、荔城街,一个街道内曲艺团队达20多支,群众基础深厚。番禺区沙湾镇团队具有浓郁的岭南文化特色,镇内有飘色协会、龙狮协、鱼灯研究会、曲艺社等传统文化团队20多支,辖内各类群众文艺团队达40多支,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5.政府扶持促进群众文艺团队良性发展

  广州市每年举办“羊城之夏”市民文化节系列文化活动,至今举办了20多年,为广大群众文艺团队提供展示演出平台。每年举办广场舞大赛、小品小戏大赛、音乐舞蹈大赛等,为优秀的团队提供展示平台。并开展“群众文艺精品巡演活动”,将群众文艺精品展示给全市群众,这些优秀团队通过参赛、演出,提升了能力,锤炼了作品。同时,市、区文化馆隶属市、区文化馆的中心团队实力较强,活动经费有较大保障,市、区文化馆对中心团队的扶持力度较大,基本保障了团队的有效运转。市文化馆对广州民族乐团的扶持经费达50万元/年,对广州合唱团扶持经费15万元/年;荔湾区对粤剧曲艺私伙局团队形成了专项的补贴机制,每个团队补助3000元/年。南沙区形成了《南沙区基层文艺团体扶持工作实施方案》和《南沙区民间文艺团体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拨出200万元用于扶持辖内文艺团队。政府的扶持极大地调动了辖内群众文化团队的积极性,激发了群众团队活动的热情。

  二、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多数团队组织松散,没形成社会化、专业化运作

  我市群众文艺团队大多是自发形成,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缺乏必要的章程和组织管理。参加调研的1425支团队,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团队只有79支,仅占5%。这些文艺团队人员流动性大,团队发起者对团员的约束力不强,训练时间难以保障,团队发展受限,由于不是法人单位,政府的扶持资金难以直接拨付到团队。

  (二)经费来源缺乏保障,以自筹为主

  绝大多数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属于民间自发组织,由离退休人员或下岗人员组成,没有单位和团体挂靠,缺乏固定经费来源。大多数群众文艺团队服装道具购置和日常排练演出经费不足,团队成员自发凑钱维持团队建设的力量十分有限,经费不足是群众文艺团队生存的首要问题。此类团队约占调研团队的80%。由于没有注册,政府及相关的扶持政策也难以到位。

  (三)活动阵地僧多粥少,缺乏保障

  近年来,我市各街道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难以满足群众需要,文化馆(站)的场地预约供不应求。目前大部分群众文艺团队没有固定活动场地,日常在公园广场等地排练,少数团队依靠街道或社区的文体活动室,或由团队成员自筹经费在外租用场地,相对固定并可免费使用的活动场地没有保障。

  (四)文艺团队排练缺乏专业指导

  群众文艺团队由基层文艺爱好者组成,专业人士不多,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节目质量很难得到提升。同时队员在团队中的学习期望也大打折扣。在调研中,团队都提出了关于增派专业老师定期到团队进行业务指导或增加团队骨干培训机会的申请。

  三、加强广州市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步伐。广东提出2018年提前实现小康水平,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间表以2018年为目标,力争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一是加快推进文化馆总分馆试点工作,出台《文化馆总分馆服务规范》,实现优势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针对基层文化站及社区文艺专业人才缺乏,实施文化员下派上挂制度,将各区文化馆的文艺骨干力量带向基层,在总馆的指导开展对群众文艺团队的辅导、文化活动实施等。二是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完成全市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实现集科普、公共文化、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为基层群众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三是加大推基层及偏远地区文艺团队培训,通过送培训下乡方式,提升基层文艺团队的水平。

  (二)举办大赛,为群众文艺团体提供才艺展示平台。每年举办“羊城之夏”市民文化节,定期举办各类创作大赛,通过举办广场舞大赛、私伙局大赛及民歌民乐大赛等,为群众文艺团队提供才艺展示平台,对参加大赛的团队给予一定的扶持,促进团队积极开展各类创作。

  (三)建立群众文艺团队的扶持长效机制。一是要将对群众文艺团队的扶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长期的扶持机制,确保对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财政投入。二是扶持文艺团队参与本地的文化惠民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把群众文艺团队的优秀文化产品无偿提供给基层人民群众。三是加大公益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力度,为社会群众文艺团队提供活动场所。

  (四)推广建立市民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基地。依托文化馆、站及社会培训机构,在有艺术培训能力的场馆建立市民文化艺术素养提升基地,引导群众文化团队参加各类艺术培训、理论讲座等公益免费培训,提高团队群众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五)引导群众文艺团队建立相关制度,到民政部门进行注册,规范管理制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面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对群众文艺团队进行捐赠和其他形式的投入。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6月11日

 

  (联系人:王红英,电话2833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