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30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18-08-24 15:07 来源:本网

民革广州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传承与创新广府传统文化,提升广府文化软实力的建议》(第1030号)建议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于8月14日与贵委联系人进行了联络沟通。经综合越秀区政府、市教育局、市商务委、市旅游局、市科创委、市金融局、市国规委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们很认同贵委提出的传承与创新广府文化,提升广府文化软实力的意见。广府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广府文化传承与创新对于凸显特色文化品牌,提升广州中心城市的形象、培育世界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义。

  一、积极开展广府文化基础研究

  (一)成立广州大典研究中心。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挂广州古籍研究中心、广州大典编辑部牌子)作为独立机构,经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穗编字〔2015〕16号)批准,于2015年4月挂牌成立,与广州图书馆合署办公,为研究和传承《广州大典》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年10月组建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编纂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主要任务是:承担广州文献的收集、整理、编纂和研究工作;负责调研和收集与广州有关的海内外历史文献;承担广州文献的整理、复制和数字化等工作;负责拟定全市古籍研究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规范;负责编纂《广州大典》,出版文献典籍再生性保护成果;开展《广州大典》编纂工作研究、《广州大典》编纂成果研究、广州文献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展对编纂和研究成果的宣传、交流活动;负责“广州学”人才队伍培养、博士后工作站筹建申报等工作。

  (二)建设“广府文化专库”。

  为促进广府文化的保存、普及和传承,2013年,越秀区图书馆创新性建立了广府文化专库阅览室,提供广府文化研究方面的纸质资源、数字资源一站式服务,主要搜集、整理、保存和广府文化有关的文献资料,以广州地区广府文化文献为主,并延伸到珠江三角洲以至岭南地区等广府文化相关领域,文献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建筑、饮食等多方面。阅览室目前收藏有广府文化文献近2000册,提供珍贵文献《广东历代方志集成》等纸质、实体资料给群众阅读,同时通过越秀区图书馆网站提供“数字政府数据库”等数字化内容给群众在线阅读,为专家、学者研究广府文化提供了富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

  (三)建成“三位一体”的岭南九遗艺术中心。

  为了传承、保护、活化、推广具有广府特色、岭南特色的非遗文化,越秀区图书馆与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合作共建了“岭南九遗艺术中心、艺术阅读空间、越秀区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市民不仅可以近距离的体验国家级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大师讲堂、九遗体验等形式亲耳聆听甚至亲自动手参与广府非遗文化的传播以及作品创作。

  二、科学制定广府文化发展目标

  (一)政策引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我市共有10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是2200多年岭南文化的积淀。我市通过制度设计,强化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加强与教育、人社、财政等部门的沟通,促进非遗联动保护。2015年11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弘扬岭南文化工作方案》。2016年11月出台《广州市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工作方案》和《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修改完善《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章程》。2018年4月,我局制定印发《广州市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站方案(2018-2020)》。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创新驱动,探索文化与商业、旅游、科技、金融等融合发展。

  将广府文化融入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文化+”战略,将广府文化与金融、科技、商贸和旅游等方面有机结合,加快推动广府文化的跨界融合发展。

  1.文化与商旅融合。一是制定《广州市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广州旅游总体规划(2013年至2030年)》。对提升我市商旅文融合发展的功能,推动广府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壮大广府文化旅游产业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引领作用。二是打造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提升北京路文化核心区广府文化旅游体验。2017年9月,经国家文化部正式批准,北京路文化核心区获得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资格。园区依托北京路千年古城中轴,以“文化+”为主线,以融合为路径,形成“文化创意区、文化旅游区、文化商贸区、文化金融区”四个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一轴四区”产业空间布局。在成功创建北京路文化旅游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上,2017年9月,北京路文化旅游区正式获评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成为全省首个、全国第三个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升了广府文化旅游的品质定位和国际影响力。三是构筑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发展空间体系。注重从旅游产业要素方面进行整合优化,突出广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坐标定位,不断优化空间布局,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在旅游标识指引、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整体提升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2.文化与科技融合。一是出台了《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实施意见》,加快优势行业和重点创新企业做强做大,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异军突起。目前我市高新技术文化企业已达到925家,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中广州占8席。大力发展数字化产业,提升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如YY(欢聚时代)已经成为广州最大的媒体公司之一,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115.9亿元。数字音乐涌现出酷狗、荔枝FM等数字音乐龙头企业,酷狗音乐成为中国数字音乐“三巨头”之一。二是以《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搭建科技金融平台载体、营造良好环境氛围,推动科技金融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实现广府文化复兴,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添砖加瓦。

  3.文化与金融融合。一是制定《广州市推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加大产业引导扶持,于今年5月份由市金融局、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委、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广州市推进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鼓励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发行票据、文化项目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理财产品、信托计划等方式,建立多元化、多层次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运用信用证、境外保函、外汇等系列跨境金融产品。截至2017年末,广州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文化、娱乐及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超200亿元,较年初翻一番。三是资本市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广州文化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引导运营规范、实力较强的文化产业企业申报发行上市,持续抓好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南方传媒、粤传媒等4家文化产业企业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首发融资达26.87亿元,此外,广州地区还有中喜文化、恒大淘宝、大地院线等10家文化产业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四是保险业支持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产业发展。鼓励保险机构与演出协会、展览协会等社团组织合作。支持保险机构根据广州文化产业风险特点,制定文化出口信用保险、演艺活动公众责任险、演艺人员意健险、学艺活动取消险等一揽子保险计划,满足文化企业在出口、场地、人员等方面的保障需求。

  三、大力推动名城名品建设

  (一)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经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从实力到魅力,建设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凸显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岭南文化中心地、中国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四地”特色;深入挖掘华侨文化、海洋文化、宗教文化、传统商贸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文化设施,打造文化创意之都。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立了1片历史城区(20.39平方公里)、26片历史文化街区、93个传统村镇、40条骑楼街和历史建筑的全要素保护体系,提出了保护措施。目前,全市26片历史文化街区中,已有17片历史文化街区完成了保护规划编制。其中,北京路、传统中轴线(近代)、文德南、人民南、南华西街等6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已经市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其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计划在2019年全部完成编制。

  (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擦亮广府文化活动品牌。

  一是打造系列节庆活动。成功打造“广府庙会”。越秀区自2011年创办“广府庙会”,至今已成功举办8届。全力打造具有广府味、民俗味、文化味的广府庙会,包含了宗教文化、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内容,对弘扬广府文化、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重要作用。2017年庙会吸引了600万人次市民群众和国内外游客参与,并受到境内外、传统媒体的全程参与。举办一年一度的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广州系列活动、广州国际美食节、番禺沙湾飘色民俗节等,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游客。

  二是编制了《广州传统中轴线提升建设和实施工作方案》,依托北京路文化旅游区国家4A级景区,以打造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充分挖掘该区域“广府源、岭南心”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资源,以景观改造提升中轴线、街区活化激活中轴线以及宣传推广发展中轴线,通过“一轴线三名片”的建设,即提升“起义路传统中轴线”、擦亮“千年古城、美在花城、食在广州”的城市名片,实现打造广州城市历史文化客厅的目标,助力广州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打造最能彰显广州个性与魅力、唤醒广州城市记忆的文化地标。

  三是加强“食在广州”美食文化的传承推广。市商务委于2017年9月组团赴丹麦、挪威、瑞典开展了饮食文化系列交流活动,弘扬“食在广州”饮食文化。加强老字号及传统名小食制作技艺的传承、创新和保护。引导我市老字号企业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改善售后服务,让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广州老字号文化焕发时代光彩。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建设老字号文化创意园、在海内外开展以老字号为核心的名品展示活动,不断提升我市老字号在国内外的美誉度。鼓励餐饮类老字号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是整合广府文化与革命文化资源。创造独具广府文化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深入挖掘粤剧等广府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文化,进一步扩大广府文化影响力。充分利用现有革命文化资源,以辛亥革命、广州起义、农民运动等著名革命事迹为依托,打造一批以近现代革命文化为主题的优秀文艺作品,发挥出广府特有的历史革命文化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广州近代史博物馆新馆的建设,以“广州:变革中国的先声”为主题,全面展示近代广州历史,凸显近代广州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地位。

  (三)丰富广府文化时代内涵,形成广府文化品牌效应。

  一是集中打造具有“广交会”影响力的“广州文交会”。精心组织广州文交会等重大文化产业交易活动,借助重大活动品牌宣传推广文化产品。协调中央新闻媒体单位和境外媒体组织策划文交会推广活动,发挥广州37个国际友好城市优势,通过文交会搭建广府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渠道。

  二是重点打造了“广州文化周”、“我们,广州”等对外文化交流品牌。精心建设“广州文化周”文化交流品牌。截至2018年2月共成功举办了11场“广州文化周”活动。倾力打造“我们,广州”城市文化推介品牌,呈现广府文化之美。2017年9月23-27日,“我们,广州”城市文化推介品牌助力广州市政府代表团,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第23届世界航线发展大会,开展了系列文化推广活动。

  三是推出“广府春秋”系列纪录片,讲好广府文化故事。截至目前共推出两季纪录片《山海之间》、《璀璨明珠》。在讲述历史和注重文化的同时又反映了当代广州城市的面貌,立体铺陈粤港澳三地互济、血脉同存的历史文脉,在跨文化传播中增进海外观众对广府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广府春秋”系列纪录片已成为讲好广府故事、凝聚广府人力量、提升广府文化的优秀载体。

  四、开展系列广府文化建设活动

  (一)陆续完善非遗名录体系。

  迄今,我市共认定了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和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名录体系。共认定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07项,其中包括人类非遗代表作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项目81项;评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5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2名。

  (二)全面梳理广府文化脉络。

  一是推进建立“广州记忆”数字平台。通过多渠道挖掘历史建筑故事,开展历史建筑城市记忆梳理和资源整合,塑造广州历史建筑记忆文化旅游品牌,初步建立广州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网络展示平台。建设“最广州”历史文化旅游步径。推进“最广州”历史文化步径建设,串联形成一批“既能喝凉茶、又能叹咖啡”的优秀文化景点、旅游特色区,讲好广州故事,展示广州魅力,策划建成一条历史文化步径。

  二是编制广府文化系列宣传图册。越秀区全面梳理片区内已公布的不可移动文化遗产和人文故事,编制《千年古道》、《传统中轴线文化遗产一本通》《广州古城游》、《广州城市记忆地图》等系列宣传图册、地图和明信片,用多种方式挖掘、宣传广府历史文化和建筑,提升广府文化旅游体验。

  (三)大力推进广府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

  一是完善课程设置。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的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我市已在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中,安排了90课时的“社会与文化”领域的课程,包括广东风情、广东历史、广东艺术、广东音乐、广东美术、岭南文化等主题,培养青少年对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兴趣。部分学校在校本课程或特色课程中以自编教材开设此类课程,如开设广绣、粤剧、剪纸课、通草画课等。

  二是创建艺术重点基地学校。我市自2013年起,兼顾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学校及其艺术品牌文化传承的需要,合理布局,有计划地创建了两批市艺术重点基地学校(幼儿园),共认定了涵盖粤剧、书法、通草画、广彩、古琴等28个艺术类别的112所共159个项目的各类型学校(幼儿园),并给予基地学校经费支持,用于重点项目的师资培训、专家辅导、参演参赛等活动。

  三是开展日常教学。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依托广州神农草堂中医药博物馆开展“一课堂、一花园、一读物、一成果” 等“四个一”系列科普活动。与新华社广东分社联合打造时政教育视频节目《羊城时政学堂》,先后介绍粤剧、广绣等广府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向全市学校下发《广州·花时间》、《广州·鸟世界》《广州·林距离》丛书及《让你读懂羊城的文化密码》等优秀书籍,增添学生对城市的热爱和本土文化自信。推进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通过开设兴趣班、校本课程、编写教材、老师教研、学生展示等手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非遗活动。比如海珠区前进路幼儿园开展了20多年的刺绣活动,成为其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编制了园本教材《童绣》和《智绣》,组织教职工到广绣保护单位观摩、跟随传承人学习。越秀区大南路小学2013年起实施“粤彩教育”,引进了太虚拳、粤剧、剪纸、广彩、讲古等10余项非遗,以每周一课的方式供学生菜单式选择学习。

  四是开展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在越秀区社区教育学院大东街分院挂“广东音乐学堂”牌子,延伸社区教育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为广东音乐的传承提供活动平台。在社区内建设“羊城中轴线”广府历史文化故事展示廊,打造“广府文化会馆”。以社区“邻居节”为引领,大力开展以广府文化为特色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四)广泛宣传民俗文化活动。

  引导学生参与民俗文化活动。广泛宣传普及传统节日习俗和广府节日特色文化,引导学生在春节积极参与迎春花市、庙会、撰写春联,在元宵节参与“花灯节”、猜灯谜、舞龙舞狮,在中秋节参与中秋赏月、家国同圆,在重阳节参与登高赏菊、敬老孝亲等主题活动,大力弘扬广府传统节庆文化及传统美德。

  (五)积极开展文化培训。

  一是开展“艺术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市教育局与市文联、广州粤剧院等单位合作,发动和组织广州地区各个艺术种类和具有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粤剧、三雕一彩一绣等方面的名家大师,通过艺术名家走进校园,举办专题讲座、专项培训、艺术展演等,与学校师生进行授课或互动交流活动。在学校建立艺术名家工作室,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成立“谭广辉广彩工作室”和“高兆华玉雕工作室”,在具有广州特色的岭南文化艺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着力打造首批15所粤剧传统特色学校,每年下拨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校开展粤剧传承。

  二是开设艺术文化培训班。越秀区文化馆常年开设面向青少年的艺术文化培训班,并举办丰富的文艺比赛,将广府文化内容融入其中。越秀区博物馆每年举办针对青少年的文博宣教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宣教方式促进广府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普及,逐渐探索出青少年接受和喜爱的文化宣教方式。

  (六)创新传播方式宣传广府文化。

  越秀区作为“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务中心”,完善传统网站功能,开通越秀广府文化教育网站,并开通论坛、博客等功能。制作北京路文化旅游区宣传短片,并与中央外宣办合作,在2016年春节期间通过《乐享中国-春节民俗篇》在纽约时代广场宣传展示。推出北京路文化旅游区微信公众号,推介区内历史文化资源、典故等。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进一步加强对广府文化的基础研究和建设,在保护、传承和创新岭南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增强文化软实力,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平台优势,将广州建设成为有文化底蕴、有岭南特色、有开放魅力、文化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强市,培育世界文化名城,讲好中国故事、广州故事。

  感谢贵委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8月21日

 

  (联系人:龙开顺,联系电话:28338112,1392213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