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06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18-09-21 10:12 来源:本网

台盟广州市委员会:

  贵委在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加强穗台合作,促进广州文创产业发展》(第1065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商务委、市教育局、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于8月9日、8月24日、8月31日贵委相关人员进行了电话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文化产业服务平台

  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部署,近年,我局积极推进“1+N”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目前已陆续出台了文化科技融合、文化金融融合、商旅文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措施。《广州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审稿)》作为“1+N”的主文件,已上报市政府常务会审定。届时,将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我市于2017年9月设立广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主要参与文化及相关领域企业的重组、改制、上市及并购,帮助企业整合资源,打造行业龙头企业。2014年市委宣传部会同我局认定了一批重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2017年我局出台了《广州市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对全市文化创意园区进行指导和扶持。市委宣传部联合市统计局制定了《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调查报表制度》,每年开展文化创意产业调查,全面摸清我市文创产业家底,提高促进我市文创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市委宣传部和我局整合我市文化资源,成功举办了2017年广州文交会。通过整合演交会等六大国际性展会,打造持续近半个月的文化盛宴,搭建了集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交易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今年文交会将发挥广州文化产业投融资联盟和广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完善“投、融、担、贷、孵、易”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文交会成果在广州转化和发展,争取促成一批文化产业大项目落地,一批文化名企业落户,一批文化高精尖人才集聚,催生一批新的产业业态和增长点。

  二、引导文创产品开发,营造创意生活氛围

  国务院于2015年出台《博物馆条例》后,广州市根据区域实际制定了全国首个有关博物馆的地方性法规《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将文创产品开发纳入立法层面加以保护和推动。针对鼓励文创产品开发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规定,明确了从经费上给予支持。此外,还明确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多种开发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多渠道投入、评估机制与博物馆扶持资金挂勾等内容。

  市商务委制定了《广州市促进商旅文融合发展工作方案》,引导推动商、旅、文三大产业部门资源的跨界共享和渗透融合,谋划建设九大商旅文融合重点功能区,以及一批商旅文融合项目等,提出了“争取到2020年,使我市商旅文融合发展的功能载体趋于完备,硬件配套及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改善”的总体目标,以及把“广州塔·珠江黄金水段”所穿越的黄金三角区打造成世界级的中央活动区以及新岭南文化和时尚文化消费的聚集地等具体工作措施。

  三、鼓励非遗开发利用,打造非遗文化品牌

  积极推进非遗跨界融合。我市鼓励企业和个人结合粤剧、广彩、舞狮、打铜等非遗元素进行创新,推出大量非遗创意产品,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和追捧,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近期,我市结合非遗保护工作,正在积极推动两个非遗跨界融合重点项目。一个是市、区联合推动的文商旅融合项目——广州荔枝湾非遗园区建设,拟打造非遗主题公园,并通过打通园区内非遗与旅游、艺术、设计等不同领域和产业之间的界限,促进传统文化传播、推广和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另一个是越秀区非遗玩家空间,拟创新投入运营思路,通过政府扶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非遗保护和发展,融入时尚生活,开展非遗创意设计作品展示活动,打造青年非遗创意孵化中心。

  努力打造我市非遗文化品牌。我市围绕迎春花市,整合园林、旅游、文化等资源,打造“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品牌。越秀区积极打造独特的广府民俗文化特色活动品牌“广府庙会”,举行包括广东醒狮、粤剧等项目的巡游和表演,开展传统工艺、美术、饮食等类别非遗项目的展示展销活动,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天河区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七夕节“天河乞巧习俗”为基础,积极探索传统乞巧习俗与文创产业的结合之路,衍生了持续一周的民俗文化活动。黄埔区文广新局和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共同打造“非遗传承 黄埔记忆——黄埔非遗题材原创歌舞晚会”,以讲述故事为主线,以波罗诞等非遗项目为主题,实现了传统非遗文化与时尚舞台艺术的巧妙结合。

  弘扬老字号工匠精神,高度重视传统名小食制作技艺的传承、创新和保护。鼓励院校和企业共建“工匠创新工作室”、“工匠教育基地”。鼓励组建促进老字号发展专家智库,策划举办老字号发展论坛,发布老字号电视纪录片、微电影、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讲好广州老字号故事,弘扬老字号精神,传承老字号文化。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建设老字号文化创意园、在海内外开展以老字号为核心的名品展示,不断提升我市老字号在国内外的美誉度。鼓励餐饮类老字号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项目名录。

  四、加强人才培养,推进教产对接

  加大文艺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深入实施有重点、分层次的文艺人才培养扶持计划,推动文艺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实施文艺名师引进扶持计划,采取高端人才柔性引进措施,柔性引进国内外文艺大师,濮存昕、邓一江、季国平等一批名家大师成为广州文化顾问。实施文艺领军人才培养扶持计划,推出广州本土10位文艺领军人物,并设立艺术家工作室。实施青年英才培养扶持计划,开展青年英才选拔,量身定制个性化培养计划。继续支持开展“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广州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等青苗文艺人才孵化项目,并将相关培育经验扩展实施到其他艺术种类。指导市属文艺院团完善演职人员激励机制,建立文艺人才基础保障制度。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文化产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广州地区部分高校开设有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具有文化创意素质和能力的专门人才。广州大学开设有多个设计类专业,建有省级实验教学中心,举办论坛、讲座,组织学生参加文创相关竞赛,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文化创意相关教育工作。广州大学2017年3月举办的引智论坛,邀请了台湾公共广播电视集团董事长、台湾淡江大学大众传播系主任赵雅丽教授举办讲座,丰富了学生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的认知。相关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比较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大力推进教产对接,提高适应区域市场需要的文化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水平。

  五、深化对外交流,推动文化走出去

  结合“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我市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共有来自27个国家和地区的124部作品参展参赛,展映影片338场,观影人数超过10万人次。中国国际漫画节组委会举办“漫画节在身边”海外专场活动之“走进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走进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漫画节”、“走进非洲阿尔及利亚国际漫画节”等海外漫画专场系列活动,与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交流合作渠道。举办“跨越海洋—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九城市文化遗产精品联展”等一系列精品展览,搭建海丝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全方位展示广州文化产业优势。我市连续三年组织参加香港国际影视展,推介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和广州影视文化,展示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成果和投资环境。2017香港国际影视展广州馆内举行了中马协作同盟电影合约签署仪式,3个国际合拍电影项目签约,总投资额为3500万元,为我市文化企业走出去开创了良好的局面。

  积极推动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出台《关于加快广州国际邮轮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市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邮轮资金,对旅行社组织国际游客通过邮轮入境游予以奖励。支持我市“国家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骨干企业(机构)”以及中医药文化元素突出的中医药企业、中医医疗机构等“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充分利用服务贸易政策推动文化出口。2013年以来我市共有31家企业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2个项目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2017年率先落地服务贸易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已出台的《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贸易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将文化服务贸易纳入重点培育的特色领域。2017年相继出台了《广州市服务贸易示范区和示范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广州市服务贸易示范企业(机构)、重点培育企业(机构)和国际服务品牌认定管理办法》和服务贸易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3个配套管理办法,市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服务贸易资金和3000万元服务外包资金,对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外包、文化出口产业园区、文化贸易重点企业、文化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和“走出去”参加国际促进活动等给予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

  六、深化穗台合作,促进两岸交流

  截至2018年1月,我市企业对台累计投资设立企业(机构)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72万美元;我市企业在文化产业累计对外投资设立企业(机构)1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762万美元。 市商务委2016年组织赴台湾开展经贸推介,2017年我市在台北举办“广州对话《财富》世界500强”活动,向台湾企业、商协宣传我市发展重点产业及政策。2016年,市委宣传部组织中国时报、台中广播电台等单位来穗参加新春团拜,增进了台湾媒体对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了解。同时借助广州国际投资年会、广交会、迎春花市等重大展会活动以及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年活动等,进一步加大广州城市宣传推介,助推穗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感谢贵委对我市文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贵委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8年9月13日

 

  (联系人:张韵,联系电话:28338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