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第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20242450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4-05-10 16:49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李滋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242450号)收悉。我市高度重视,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牵头,会同市商务局、市港务局、南沙区政府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15日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各会办单位的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我们支持您的相关建议。近年来我们围绕广州的城市定位,依托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发达的商贸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珠江为纽带,把沿岸的优势资源、创新串珠成链,彰显岭南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魅力,积极推动文商旅融合提质增效,激活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市场活力,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旅游建设,促进旅游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现代商都”文商旅融合核心区,深化水岸联动文化内涵,共建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

  1、整合文旅资源,搭建文商旅融合发展平台。一是认真开展珠江游沿岸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梳理出建设珠江“一游船一主题”“一桥梁一风景”“一码头一特色”,打造世界级珠江夜游产品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红色革命史迹游径、古城历史文化游径、国际都市时尚文化游径、海丝起源文化游径等核心要素,有序推进珠江游品质提升,进一步擦亮珠江游品牌。二是积极对接香港、澳门、深圳、珠海等周边城市,加密游览航线,打造滨海短途游轮、帆船游等旅游新亮点,构建湾区水上城际交通走廊。南沙首艘纯电推新能源客船“横档”船于2023年6月交付使用,并开启“海上观光日夜路线”,航线沿岸囊括虎门渡口、虎门大桥、上下横档岛、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明珠湾大桥等一系列地标建筑、历史文化遗产或自然风光点位,所经海岸线约25公里,提升了游客水上观光体验,助力打造水岸联动旅游品牌。三是连续五年举办广州南沙东南亚竹文化艺术节、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国际高校营造大赛等主题品牌活动,积极对接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等东盟、RCEP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2、商圈规划引领,给予发展策略。2023年,经市政府同意,印发出台《广州市重点商业功能区发展规划(2020-2035年)》,构建“5+2+4”国际知名商圈和22个“一区一特色”区域级都市特色商圈格局,对各区商圈建设给予发展策略,指引商圈提升业态品质与活力、引入优质载体、加强城市更新与消费场景融合、发展文商旅融合体验业态等。

  3、出台政策措施,鼓励争创示范。制定出台《广州市支持商业网点建设若干措施》,鼓励各区推动辖内商业功能区(街)争创国家、省级商务部门示范商业功能区(步行街)。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商务部门示范商业功能区(步行街)的,给予资金奖励。南沙区2023年底出台《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涵盖六大措施15项条款;同时,在全市首推“稳经济八条”,加强对“旅行社带团奖励“扶持力度,激活南沙文旅市场活动。

  4、通过结合精品航线建设,推出特色主题航线和十佳打卡点。推出“太古仓·水上茶居”项目和桂山岛外伶仃海岛游航线。以“南海神·广州日报”号游船与太古仓码头(3A景区)为载体,融合广府茶楼文化、海丝文化,打造水上文旅“珠江游+广府早茶+观光”环线游新模式;指导珠江游企业与广州塔合作推出“塔耀新城·珠水流光”活动,采用联票的形式,将广州塔和珠江夜游两大城市旅游名片进行整合。为突出珠江游全新亮点和特色,更新了《珠江游主要景点解说词》并推出《珠江游十大打卡点》,将珠江沿岸的主要景观资源汇编成册。南沙区先后组织参加2023年广州国际旅游展、香港国际旅游展览会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等博览会,推出7大版块20余条旅游精品线路,利用展会平台为南沙旅游市场拓客引流,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其中,南沙、从化两地在2023年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中携手合作,获评“最具人气奖”,是广州唯一获此殊荣的展位。

  5、通过文商旅融合,挖掘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文化内涵。加快珠江日游与夜游联动发展,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的珠江游产品体系。如富有岭南文化内涵的珠江红船《船说》舞台剧、音乐剧表演。在黄金周、节假日及重大民俗节庆期间举办珠江游特色活动,组织开展珠江水上庙会,设民俗文化表演巡游、非遗手工艺品制作展示、传统美食展销,挖掘市场潜力。2023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推出“活力羊城·出彩珠江”系列珠江游主题活动,发布主题宣传片《赏珠江之美·享湾区之光》,推出《读懂珠江》5条旅游精品线路,央视新闻对相关活动进行了报道,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6、整体规划珠江两岸等重要区域的灯光夜景提升工作。以筹备全运会为契机高标准、高品质推进实施一批灯光景观项目。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强化“船上、江上、岸上、楼上统筹协调、 一体运营”,有机结合“食、住、行、游、购、娱”等广州元素,从水、岸、船、桥等方面,展现广州历史名城、现代轴线、珠江景观等多种风貌特色,助力“珠江游”品牌打造和高质量发展。

  二、高起点开展珠江游专项规划,串联珠江沿岸资源,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目前广州珠江游取得长足发展,正成为塑造城市品牌、激发经济增长的新着力点。2023 年珠江游接待旅客突破400万人次,达到414万人次,同比增长239%,创历史新高,全国第1。珠江游运力规模38艘船舶共 10491客位,全国第2。纯电动船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运力规模10艘2987客位,全国第1。珠江游纯电动船交通强国项目于2023年12月被交通运输部验收通过,总评分在全国所有交通强国项目中排名第一,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2022年“广州珠江游航线”入选全国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2023年11月,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编制的《国际都市游船活力指数报告(2023)》在广州发布,广州珠江游排名全国第一、全球第二(仅次纽约)。

  1、将珠江游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广州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1-2035 年)》已经市政府批准实施,规划提出优化珠江两岸天际轮廓线,合理保护利用滨海河道岸线;聚焦珠江西段等重要节点,以城市更新增添高质量发展引擎,助力产业复兴;鼓励对珠江沿岸等工业遗产密集分布区域进行整体活化利用;以水城关系协调为重点,加强珠江西航道、前后航道等水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做好珠江下游、西江下游河道以及入海口区域特色资源的保护利用。

  2、抓好珠江游产业布局。《广州建设·海洋强市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审定印发,提出推动海洋旅游业提质升级,深度整合开发珠江游资源,研究开设中心城区至南沙滨海新区游线等重点任务。近年来,先后完成南沙虎门大桥北侧海岸线整治修复、大角山海滨公园生态海堤改造及提升、番禺区海鸥岛红树林海岸升级改造与生态修复等项目,提升了海岸景观和生态系统功能。接下来,将开展海洋创新发展之都规划研究,推动海洋文商旅融合发展,加强海洋宣传和全民海洋意识培育提升,擦亮国际海洋文化新名片。同时加强海岸线滨海景观和风貌的规划设计,营造海洋特色明显的海洋城市景观,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3、推动游船运力转型升级。按照珠江游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方向,加强珠江游运力调整更新,以新能源船舶逐步替换柴油动力船舶,实现节能、降噪、减排,同时注入岭南文化、红色文化、非遗元素,提高船舶的文化氛围和舒适度,按照实现全部游船更新为纯电动船的总目标,推动游船运力转型升级,保持广州游船产业在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引领地位。目前“珠江王子”号和“珠江公主”号等10艘(共2987个客位)采用纯电动新能源船,纯电动船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国第1。珠江游纯电动船交通强国项目于2023年12月被交通运输部验收通过,总评分在全国所有交通强国项目中排名第一,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促进了珠江游船品质提升;

  4、做好珠江游文旅品牌建设。重视加强珠江文化旅游廊道的资源价值挖掘和体验创新。《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已提出,推动“珠江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构建以广州母亲河珠江串联全市主要文旅发展空间,在原有以夜游为主的珠江游基础上,大力发展日间游览观光线路,以珠江为纽带,统筹串联沿江各区的滨江景区景点。全线路规划分为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展示段、都市文化创新集聚段、海丝和革命历史文化段共三个分段,沿岸规划如观光巴士、观光轻轨、骑行绿道、步行游览道等多种游览交通方式。通过时空角度的扩大,丰富游览方式和体验,升级珠江文化游径,将珠江文化旅游廊道打造成最具广州特色的城市文化廊道和广州标志性文化空间名片,“珠江游”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带建设成为世界级内河游览精品。

  三、推动珠江沿岸文商旅多元素与多产业提质协同发展,激活旅游市场活力

  1、推进沿岸A级景区提质升级。积极推动广州塔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心沙、海心沙码头、财富码头等相关设施逐步完善,“江塔联游”旅游产品吸引力不断提升,已成为珠江游核心景观。南海神庙、莲花山旅游区、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广州太古仓码头、沙面·西提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丰富了珠江游沿岸旅游产品。

  2、做好珠江游船舶码头提质升级。编制了《珠江游游览船与码头运营服务质量规范》,明确码头服务设施、游览船舶、服务人员、游览线路及产品服务、环保与卫生、安全管理等要求,引导珠江游企业提升旅游服务标准,促进珠江游服务品质提升。推进珠江游码头建设专项规划,以兼具运输和景观要求为目标,统筹存量与增量类码头资源。大沙头游船码头、芳村码头对信息发布、登船指引、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已进行改造提升,有效改善游客候船体验。

  3、依托文艺演出带建设助力文旅融合协同发展。坚持用活用好广州大剧院等珠江沿岸一流剧场,在海心沙、广州塔-琶洲商圈等沿江地段建设多功能文艺演出带,让演艺活动进驻码头,登上游船。通过持续拓展旅游演艺新空间建设,实现“以文促旅、以旅兴文”。组织市属文艺院团在沿江区域及各大码头开展文艺惠民演出及日常艺术活动,为市民及游客提供文艺佳肴,提升珠江沿岸地区活力,丰富珠江旅游的特色体验,推动演艺产业社会效益与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粤韵精品创作提升珠江文化知名度,联合市属文艺院团,利用广州与珠江独特且紧密的联系,聚焦广州有水有岸、有河有海的独有特点,借助湾区文化、岭南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等浓厚的珠江文化资源,孕育更多雅俗共赏、脍炙人口的文化艺术作品。近年来,打造了《赛龙夺锦》《湾区步步高》《湾区人家》等以珠江为背景的舞台艺术精品,为做好珠江游品牌的宣传工作贡献“文艺力量”,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

  4、对沿岸历史建筑活化更新,培植多产业孵化空间。珠江两岸众多的工业遗址、仓储空间和历史建筑,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保留历史建筑原有“旧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元素,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实现了文物、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目前,在珠江两岸,云集了广州T.I.T国际服装创意园、太谷仓创意园、1850创意园、红专厂创意产业园、珠影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媒体港和一批实力不菲的文化科技企业。

  5、推动业态融合,发展夜间经济,激活旅游市场活力。引导市场主体积极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场景,促进“夜食”“夜游”“夜娱”“夜购”“夜赏”纵深融合发展。出台《广州市关于培育羊城夜市先行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在全市培育打造羊城夜市先行区,鼓励各区推出48小时微度假黄金游线和精品夜间游线,将辖区内景区景点和住宿餐饮、夜市等夜间消费资源串点成线,释放夜经济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推进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开拓创新,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找准差距、抓住关键,全面实施“旅游+”战略,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进一步激活旅游市场活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旅游发展,构建文旅融合统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感谢您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4年4月19日


  (联系人:石夏平,电话:38925313)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