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379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04-14 17:58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王泽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动广州珠江游发展的建议》(第20232379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水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公交集团、市港务局、市城投集团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4日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等会办单位的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大力推动珠江游发展工作情况

  (一)加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挖掘和展现

  充分挖掘珠江沿岸历史文化资源。为摸清珠江沿岸历史文化资源,2017年我局组织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相关专家人员对珠江沿岸历史文化资源情况开展调研,对广州市境内珠江四大区段沿岸500米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街区进行全面摸查,梳理、分析历史文化资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形成《广州市珠江两岸历史文化资源分析与建议的报告》。2019年为深化珠江沿岸核心段的文物资源调查研究,我局又对珠江沿岸文物史迹集中的重点区段沙面—海心沙段进行详细的梳理,形成《珠江文化长廊文物史迹(沙面—海心沙)》,收集整理了珠江沿岸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故事,为珠江精品旅游提供基本素材。近年来,我局还对珠江沿岸工业遗产、海丝遗产、城防史迹等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出版了《广州城防史迹调查与研究》,将珠江沿岸的太古仓、大阪仓、五仙门电厂等一批重要工业遗产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以南海神庙、琶洲塔、赤岗塔、莲花塔等海丝史迹,作为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牵头推进海丝申遗工作。

  (二)协同做好珠江沿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

  一是对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做好公共文化设施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20年底,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我局印发了《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提出以“一江两岸”为廊带,以新旧城市中心为核轴等,形成“一江一廊、两轴两核、多心多节点”文化空间结构,构建广州枢纽型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一江一廊”,即形成珠江文化景观带和中心城区前后航道滨水文化长廊,以及三十公里珠江前航道和二十公里珠江后航道文化设施集聚长廊。

  二是大力推进珠江沿岸的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稳步推进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等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广州文化馆、美术馆项目计划于2022年实体完工),建成后将连同珠江两岸已建成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在广州城市新中轴、珠江两岸形成大规模的文化设施聚集区,打造高品质文化轴线与文化客厅。省级重大标志性工程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也已落户广州,选址于荔湾区白鹅潭,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

  (三)结合珠江岸线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珠江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成《珠江沿岸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梳理广州珠江沿岸发展相关资料和历程,调查并分析珠江沿岸文化和旅游资源,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提出指引性方向;   其次统筹推进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工作,开展广东滨海(海岛)旅游发展研究,编制《广东滨海(海岛)旅游发展研究报告》。三是坚持文旅融合发展,跨界合作“珠江游+”新发展模式,如“珠江游+广式早茶”、“珠江游+景区”、“珠江游+粤剧”等旅游新方式,不断拓展珠江沿岸特色航线、亲子研学航线、生态休闲航线等主题航线,推出海珠环岛游、莲花山祈福游等,抓住党史学习教育,深挖珠江两岸红色资源,推动珠江沿岸红色旅游热潮。

  二、对提案建议的回应

  (一)关于“提升码头靠泊能力和升级岸上基础硬件等配套基础设施”

  积极推进海心沙东区客运码头改造工程,工程将原有5个1000吨级的泊位升级为4个2000吨级的泊位,计划2023年5月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营。2023年,将对海心沙码头、会展码头升级改造,提高码头吨级,解决大型船舶与码头靠泊能力不足问题。在对岸上基础硬件建筑进行品牌升级方面,客轮公司结合城市区域发展规划,融入区域文化特色促进“一码头一景区一文化”码头业态转型,在天字码头“文博生活馆”基础上,分类分阶段焕新码头新面貌,合作推出展示新时代城市魅力的“纺织码头城市展厅”等。计划建设东部区域新码头以及联合中国旅行集团启动西部文旅项目,率先对黄码进行升级改造,将其打造为旅游服务综合域。

  (二)(二)关于“完善公交泊位、停车场、排污、充电桩等配套服务设施”

  近年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视停车配建工作,积极推动鼓励停车场建设规划和用地政策的若干措施出台,推进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配建指标实施评估及修订工作,加快我市配建停车场建设,合理供给停车泊位,实现停车设施精准供应,缓解停车难。

  为了让游客更好体验珠江两岸夜间美景,我局与港务局多次到市照明建设管理中心商谈调整珠江景观日常亮灯区域和延长亮灯时间,目前亮灯时间已调整为晚7:00-10:30,下来我们将继续根据实际市场需求,不影响市民灯光环保的情况下继续科学调整好亮灯区域和亮灯时间。

  关于排污方面一是大力推进珠江游纯电动船交通强国项目实施,广州珠江游纯电动船运力达到6艘1736客位,运力规模居全国前列。目前还在加快推进4个纯电动船项目建设。二是目前正在实施《广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深化治理港口船舶水污染物工作方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其中推动港口码头企业接驳公共排水管网,目前经各区水务部门核实,涉及珠江游的10个码头,周边均敷设有公共排水管网,珠江游游轮产生的污水经预处理后,可排入公共排水管网。三是为进一步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我市开展了编制河道水域岸线管理利用保护规划工作,科学划分岸线功能区,作为推动水域岸线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切实保障河湖防洪安全、供水安全、航运安全和生态安全。目前,我市已完成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以及岸线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管理任务较重,具有重要防洪、供水、水生态作用的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加快推进充电桩建设,纯电动船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市港务局出台实施了《广州港口船舶排放控制补贴资金实施办法》,对珠江游纯电动船和配套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补贴。目前已建成广州塔财富码头、芳村码头、黄沙码头等珠江游电动船充电桩项目,计划在天字码头规划建设充电桩,确保电动游船充电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三)(三)关于“大力发展餐饮、扩大航线经营、加强日间游服务等多元化经营业务”

  2021年8月市委办市府办印发《广州市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我们积极推动珠江游产品水岸联动,丰富珠江日游和珠江夜游旅游产品,发展珠江游“日夜经济”,提升珠江游产品品质。目前已创新推出“水上茶居”“水上人家”“水上国潮”“珠水百味”等游船美食产品,将珠江游与岭南美食特色结合,满足游客观光和餐饮需求。结合广府文化以及红色文化,推出如广府庙会游船活动、“西关风情线”、珠江游红色教育主题游船等特色活动。利用游船开展夜间消费活动,融合夜游、夜宵、夜娱、夜赏,发展珠江游特色夜经济。2023年,市公交集团公司计划在太古仓码头开展夜间运营,不断完善餐饮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展与各产业的叠动联动,助力形成珠江游餐饮业务多元化发展格局。在扩大航线经营范围上,力争“珠水文旅·穗港智造”项目落成,为占领东区穗港澳客运码头泊位资源及通江达海湾区游规划打好基础。

  (四)(四)关于“凝聚宣传合力,擦亮城市名片”

  我们积极致力于加强宣传打造珠江游品牌,扩大珠江游美誉度。

  一是策划完成的“活力羊城 出彩珠江” 2021珠江游直播打卡系列主题活动,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热烈好评和点赞,极大推动珠江日夜游蓬勃发展,成为2021年广州珠江游别具新意的文化精品和亮点。

  二是与广州日报合作开展“十里珠江广州‘古’——‘打造珠江文化长廊,讲好广州故事’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开展珠江两岸(沙面-海心沙)及北京路(含起义路)历史文化挖掘和传播,对珠江两岸40-50个重点、亮点文物史迹(包括北京路、起义路部分)分册进行历史资料整理、文物故事挖掘、现场遗迹勘察、人物采访佐证,将汇编成宣传物印刷出版,并在广州日报开设专栏“十里珠江广州古”刊登专栏报道。

  三是在珠江沿岸地标景点举办文化品牌活动。2020年7月以来,我市以传统艺术为表演形式,以城市地标广州塔为演出基地,持续开展“粤韵广州塔——名家周末大舞台”惠民演出活动,每周为广大市民献上不同主题的精彩演出,推动珠江两岸文艺繁荣,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发展。该活动每场邀请文艺大家和名师名团轮番登台献艺,如国家京剧院于魁智、李胜素,广东省粤剧院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广州粤剧院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欧凯明、黎骏声、陈韵红、崔玉梅、苏春梅、吴非凡等。活动对市民免费开放预约,极大地提振了广州演艺市场消费信心,促进文旅市场快速复苏,成为现代都市文化与岭南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旅游品牌。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切实增强推进珠江游高质量发展,提升珠江沿岸文化旅游品质,丰富拓展珠江游产品,彰显珠江文化旅游独特魅力,提升城市品质和发展质量,下来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打造特色文化遗产路径。依托珠江丰富的生态人文积淀,将珠江文化带打造成世界级滨江文化景观带,形成活力全球城市的集中展示区,实现珠江从“生产通道”向“文化廊道”的转变。

  二是提升珠江游品牌国际影响力。构建“宜游”与“宜居宜业”融合统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发展,推动高品质、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珠江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一带一路”文旅商创新融合示范区建设。

  三是建设高品质滨江生态活力岸线,打造花城、水城、活力城。推进滨江空间公共化,鼓励将珠江沿岸工业仓储用地改造为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舒适、开放、贯通的滨水空间;优化整合珠江堤岸、桥、树、天际线等城市景观资源,建设高品质滨江生态活力岸线,实现从大开发转向大开放。

  四是开辟多元化文旅融合的“珠江游+”消费新场景,加强珠江游宣传力度和珠江游品牌形象建设,加大珠江游市场影响力,通过多形式、多视觉、多角度的宣传活动形式,让珠江游品牌体现新时代中国和现代化广州高质量发展成就。

  感谢您对我市珠江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