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427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3-05-17 09:51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李滋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珠江生态精品旅游、擦亮广州文旅名片的建议之一》(第20232427号)建议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港务局、广州港集团、广州公交集团、市城投集团、南沙区政府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5月10日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市港务局等会办单位的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近年来大力打造珠江生态精品旅游 擦亮广州文旅名片的工作情况

  (一)结合珠江岸线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珠江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成《珠江沿岸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梳理广州珠江沿岸发展相关资料和历程,调查并分析珠江沿岸文化和旅游资源,为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提出指引性方向;其次统筹推进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工作,开展广东滨海(海岛)旅游发展研究,编制《广东滨海(海岛)旅游发展研究报告》。三是坚持文旅融合发展,跨界合作“珠江游+”新发展模式,如“珠江游+广式早茶”、“珠江游+景区”、“珠江游+粤剧”等旅游新方式,不断拓展珠江沿岸特色航线、亲子研学航线、生态休闲航线等主题航线,推出海珠环岛游、莲花山祈福游等,抓住党史学习教育,深挖珠江两岸红色资源,推动珠江沿岸红色旅游热潮。

  (二)加强珠江沿岸历史文化挖掘和展现

  充分挖掘珠江沿岸历史文化资源。为摸清珠江沿岸历史文化资源,2017年我局组织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相关专家人员对珠江沿岸历史文化资源情况开展调研,对广州市境内珠江四大区段沿岸500米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街区进行全面摸查,梳理、分析历史文化资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形成《广州市珠江两岸历史文化资源分析与建议的报告》。2019年为深化珠江沿岸核心段的文物资源调查研究,我局又对珠江沿岸文物史迹集中的重点区段沙面—海心沙段进行详细的梳理,形成《珠江文化长廊文物史迹(沙面—海心沙)》,收集整理了珠江沿岸不可移动文物的历史故事,为珠江精品旅游提供基本素材。近年来,我局还对珠江沿岸工业遗产、海丝遗产、城防史迹等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出版了《广州城防史迹调查与研究》,将珠江沿岸的太古仓、大阪仓、五仙门电厂等一批重要工业遗产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以南海神庙、琶洲塔、赤岗塔、莲花塔等海丝史迹,作为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牵头推进海丝申遗工作。

  (三)协同做好珠江沿岸公共服务空间布局

  一是对接《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做好公共文化设施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2020年底,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我局印发了《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提出以“一江两岸”为廊带,以新旧城市中心为核轴等,形成“一江一廊、两轴两核、多心多节点”文化空间结构,构建广州枢纽型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一江一廊”,即形成珠江文化景观带和中心城区前后航道滨水文化长廊,以及三十公里珠江前航道和二十公里珠江后航道文化设施集聚长廊。

  二是大力推进珠江沿岸的市级重点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稳步推进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等重点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广州文化馆、美术馆项目计划于2022年实体完工),建成后将连同珠江两岸已建成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在广州城市新中轴、珠江两岸形成大规模的文化设施聚集区,打造高品质文化轴线与文化客厅。省级重大标志性工程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三馆合一”项目也已落户广州,选址于荔湾区白鹅潭,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工程施工。

  二、对提案建议的回应

  (一)关于“传承历史文化,营造多元文旅文化”方面

  近年来,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勇于探索、积极创新,以“珠水百年”品牌引领,打造市民喜爱、游客青睐的水上文旅产品体系,助力广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主题游船,开发研学主题。围绕“一船舶一主题,一码头一景区”的思路,推出“广府文化”“水上创客”“可口可乐”等12艘主题游船,同时还联合少年警训、羊城通科普基地、南越王博物院、十三行博物馆等单位,开发并落地7个研学课程,让文化赋能旅游,为珠江游发展积累人气。

  二是活用红色资源联合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共同打造了“广州红”主题船,推出8条“红联水岸”党建品牌线路,串联码头周边红色景点,充分发挥“家门口的红色学堂”主阵地作用。

  三是着力重组水上旅游业务结构,在传统珠江夜游业务基础上探索、开发珠江日游业务自2019年至今,通过航线优化、主题船改造、渠道搭建等措施,使珠江日游的产品品质、内涵价值以及顾客体验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发展夜间经济方面,计划2023年分别在太古仓码头开展精品夜茶全时段经营,以及在新能源船舶开设夜间音乐餐吧,充分挖掘夜经济发展潜力。

  四是全力推动广州塔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行绿色旅游发展模式,打造具备城市文化底蕴色彩的珠江精品游产品充分利用绿色交通运输工具,加大珠江水域新能源游船的投入。加快珠江游码头升级改造及纯电动船配套设施建设。海心沙东区客运码头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工程将原有5个1000吨级的泊位升级为4个2000吨级的泊位,计划2023年5月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营。出台实施了《广州港口船舶排放控制补贴资金实施办法》,对珠江游纯电动船和配套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补贴。纯电动船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已建成广州塔财富码头、芳村码头、黄沙码头等珠江游电动船充电桩项目。目前广州珠江游纯电动船运力达到6艘1736客位,运力规模居全国前列,下一步还在加快推进4个纯电动船项目建设,达到珠江游逐步以电动游船运力指标为总控,助力企业加快推进电动游船发展,除“以旧换新”外,适当给予新兴企业新的电动运力指标,高质量发展推进珠江生态精品旅游。

  (二)关于“串联珠江沿岸,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方面

  一是策划完成“活力羊城 出彩珠江”2021珠江游直播打卡系列主题活动先后举办了“红色珠江 热血羊城”、“美食珠江 古韵羊城”、“人物珠江 感动羊城”、“海丝珠江 商贸羊城”、“奋进珠江 活力羊城”五期分主题活动。每个分主题活动,结合现代流行文化以及喜闻乐见的直播、打卡等多种旅行体验方式,从不同角度呈现广州的文化个性和人文风貌,讲好广州故事,助力人们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热烈好评和点赞,极大推动珠江日夜游蓬勃发展,成为2021年广州珠江游别具新意的文化精品和亮点。今年继续举办“2023珠江游宣推系列主题活动策划”。

  二是打造珠江文化长廊,讲好广州故事。与广州日报合作开展“十里珠江广州‘古’——‘打造珠江文化长廊,讲好广州故事’项目”,主要内容包括开展珠江两岸(沙面-海心沙)及北京路(含起义路)历史文化挖掘和传播,对珠江两岸40-50个重点、亮点文物史迹(包括北京路、起义路部分)分册进行历史资料整理、文物故事挖掘、现场遗迹勘察、人物采访佐证,将汇编成宣传物印刷出版,并在广州日报开设专栏“十里珠江广州古”刊登专栏报道。

  三是在珠江沿岸地标景点举办文化品牌活动。2020年7月以来,我市以传统艺术为表演形式,以城市地标广州塔为演出基地,持续开展“粤韵广州塔——名家周末大舞台”惠民演出活动,每周为广大市民献上不同主题的精彩演出,推动珠江两岸文艺繁荣,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发展。该活动每场邀请文艺大家和名师名团轮番登台献艺,如国家京剧院于魁智、李胜素,广东省粤剧院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广州粤剧院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欧凯明、黎骏声、陈韵红、崔玉梅、苏春梅、吴非凡等。活动对市民免费开放预约,极大地提振了广州演艺市场消费信心,促进文旅市场快速复苏,成为现代都市文化与岭南传统文化交相辉映的文化旅游品牌。

  四是串联珠江沿线资源。市城投集团协同公交集团、客轮公司、广州港集团、省港航集团等企业,在近年来卓有成效的共筑共赢基础上,以“珠江游”“珠江红船”“江塔联游”为中心,串联珠江沿线资源,形成珠江两岸文旅营销联盟,有效规范珠江两岸旅游市场秩序和运营体系,提升珠江水上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码头建设、功能提升、开辟新航线及运营,打造提升广州塔、珠江游、岭南印象园(筹建中)、南海神庙(筹建中)、金融城码头(筹建中)等一批地标性岭南特色景点,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联动广州南沙海岸线国际资源,形成临港交通“以点带面”的集散网络,创新“游轮+游船”跨境游模式,“通江达海——引客入粤”打造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形成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共建共享全面合作新格局,争创新发展理念岭南文商旅深度融合示范项目。

  五是完善沿岸项目及交通设施。近两年来,南沙区重点整合虎门炮台群遗址资源,建设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和水上交通设施。2021年4月,广州市首个海防教育基地在虎门要塞的第一道防线——大角炮台上顺利挂牌。在省文旅“十四五”规划中,鸦片战争海防遗址公园也列入了“十四五”省文化和旅游重大工程项目。上下横档岛、天后宫等3个渡口码头设立报批工作已于2022年1月获批。目前已完成三个码头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工作,建设工作正稳步推进中。

  六是做好复航通关服务。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南沙客运港已于2023年1月13日复航通关,当前开通每日往返香港中港城航线,两进两出4个班次。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口岸通关协调等服务保障工作,结合南沙客运港实际运营情况,积极落实"打造珠江生态精品旅游"的可行性及实操性。做好南沙客运和邮轮母港口岸通关,搭建大湾区旅游通道,进一步建设南沙成为邮轮访问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三)关于“发展日夜经济,打造珠江生态精品”方面

  2021年8月市委办市府办印发《广州市推进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我们积极推动珠江游产品水岸联动,丰富珠江日游和珠江夜游旅游产品,发展珠江游“日夜经济”,提升珠江游产品品质。目前已创新推出“水上茶居”“水上人家”“水上国潮”“珠水百味”等游船美食产品,将珠江游与岭南美食特色结合,满足游客观光和餐饮需求。结合广府文化以及红色文化,推出如广府庙会游船活动、“西关风情线”、珠江游红色教育主题游船等特色活动。利用游船开展夜间消费活动,融合夜游、夜宵、夜娱、夜赏,发展珠江游特色夜经济。2023年,市公交集团公司计划在太古仓码头开展夜间运营,不断完善餐饮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进一步拓展与各产业的叠动联动,助力形成珠江游餐饮业务多元化发展格局,在扩大航线经营范围上,力争“珠水文旅·穗港智造”项目落成,为占领东区穗港澳客运码头泊位资源及通江达海湾区游规划打好基础。在传统珠江夜游业务基础上探索、开发珠江日游业务。自2019年至今,通过航线优化、主题船改造、渠道搭建等措施,使珠江日游的产品品质、内涵价值以及顾客体验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发展夜间经济方面,计划2023年分别在太古仓码头开展精品夜茶全时段经营,以及在新能源船舶开设夜间音乐餐吧,充分挖掘夜经济发展潜力。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为切实增强推进珠江游高质量发展,提升珠江沿岸文化旅游品质,打造珠江生态精品旅游,擦亮广州文旅名片,彰显珠江文化旅游独特魅力,下来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提升珠江游品牌国际影响力。构建“宜游”与“宜居宜业”融合统一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坚持文化和旅游融合,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发展,推动高品质、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珠江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动“一带一路”文旅商创新融合示范区建设。

  二是将以打造交通运输部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为契机,加快推进纯电动船项目实施,支持企业积极研发多样化的景点与珠江游联游产品,结合本地早茶文化、广府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珠江游日夜经济,并落实好珠江游支持政策

  三是建设高品质滨江生态活力岸线,打造花城、水城、活力城。推进滨江空间公共化,鼓励将珠江沿岸工业仓储用地改造为公共场所,为市民提供舒适、开放、贯通的滨水空间;优化整合珠江堤岸、桥、树、天际线等城市景观资源,建设高品质滨江生态活力岸线,实现从大开发转向大开放。

  四是开辟多元化文旅融合的“珠江游+”消费新场景,加强珠江游宣传力度和珠江游品牌形象建设,加大珠江游市场影响力,通过多形式、多视觉、多角度的宣传活动形式,让珠江游品牌体现新时代中国和现代化广州高质量发展成就。

  五是积极推进珠江游服务质量升级,完善码头和游船设施水平。提升大沙头码头等珠江游母港和游客集散中心的服务能力,完善设施能力,优化码头运营,提升配套景观、餐饮、购物等服务设施配置水平。提升游船服务品质,完善船内设施和配套服务,适时考虑对珠江游游船进行迭代更新。        

  感谢您对珠江游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5月16日

  (联系人:石夏平,电话:38925313)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