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良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老城区更多地举办文化娱乐活动的建议》(第20222344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3月9日、16日和22日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相关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大力增强老城区的灯光效果的设置”
(一)2021年,由市照明中心主导,市城投集团等单位实施,高水平改造一批照明设施,先后完成海心桥等8座珠江桥梁、广州塔、琶洲西区、琶洲会展等项目建设。“七一”期间完成”奋斗百年路,永远跟党走”主题灯光演绎,展现党史百年历程和广州城市发展成就,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市民游客的爱党爱国热情与民族荣誉感,展现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城市活力。与此同时,海珠区以重要节庆日和城市举办重大活动为契机,适时进行景观照明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了赤岗塔与琶洲塔光亮工程、珠江前航道黄埔涌桥光亮工程、珠江前航道重要桥梁南侧道路景观提升工程、广州塔周边道路景观提升工程、新港东路华快立交与科韵立交光亮工程等景观照明建设工作,在重要节庆日与城市重大活动期间较好展现了广州市中心城区靓丽的夜间景观。
(二)2020年以来,市住建部门通过制定加强全市照明设施维护管理水平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我市照明设施精细化管理。2017年底以来持续开展扫除道路照明黑点整治,重点对背街小巷、城中村道路、城乡结合处、人行天桥、立交桥桥底空间、隧道及河涌等容易产生黑点的区域反复排查整改,2022年将继续开展全市背街小巷等道路照明设施亮化提升整治,以实现背街小巷等道路照明覆盖无死角。
(三)根据国家、省关于加强景观照明用电管理的相关要求,我市审慎实施景观照明项目,坚决避免建设超高能耗、超大规模、过度亮化、造成光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及单纯展示城市形象的“灯光秀”项目。
(四)按照广东省能源局、广东电网共同发出《致全省电力用户有序用电、节约用电倡议书》,我市调整了景观照明亮灯时间、范围和模式:一是缩减亮灯时间,实行平日关灯,周五、周六和节假日缩短亮灯时间,提前一小时关闭景观照明设施的节电措施;二是缩小亮灯范围,除珠江两岸及城市重点区域、商圈、地标建筑外,其他区域景观照明均不亮灯;三是优化亮灯模式,停止动态演绎和灯光秀表演,除特别要求外,日常亮灯、节假日及重要活动期间,亮灯范围内的景观照明按照静态节能模式亮灯。另一方面,保障民生的日常功能照明每天晚上正常开启亮灯。
(五)对于“在重点路段,标志地建设安装形式多样的灯光装饰”建议,市住建部门将按上述原则,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充分论证后,属于功能照明范畴的,将按程序组织实施;属于景观照明范畴的,按现行政策将审慎实施。
(六)中山纪念堂、海珠广场等属于旧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的标志性建筑,市住建部门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商旅等方面的需求,对亮灯的范围及时间进行优化。
二、关于“在专业性和非专业性的可供演出的场地,经常性、阶段性向公众举办文化艺术演出”
(一)群众文化工作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长期以来的工作重点。近年来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在继续深入推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编实织密“升级版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进阶版的总分馆服务体系网络”、“领先版的公共文化云网络”等“三张网”,点燃擦亮“群众文艺团队群星工程”、“文旅志愿服务繁星行动”、“公共文化联盟星团计划”等“三颗星”,扎实做好“打造公共文化品牌”、“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实施服务效能评估”等“三件事”,推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建成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网点3000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120座,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25平方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一是做好文化惠民工程,做强我市群众文化品牌 “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持续开展除统筹全市性的群文活动。同时也致力于提供对周边社区、企业及老城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举办了一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如“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系列活动、“文化有约”广州市群众艺术精品巡演、“遇见艺术”高雅艺术公益讲座、“村晚”、“公益春风行”、公共文化产品配送等文化惠民活动。二是继续组织“广州合唱节”“广场舞大赛”“原创音乐大赛”“戏剧曲艺大赛”“少儿艺术大赛”等系列群文赛事,组织开展如精品文艺演出“粤韵牡丹绽芳菲”——广东曲艺专场、“大家乐舞台”、“中老年艺术节”、“红旗进社区、进乡村”等公益演出活动,2022年将于海珠区、越秀区开展以红歌教学、红歌专场音乐会、汇报演出、云课程等活动形式的红旗进社区活动,重点打造“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三是统筹市区资源,结合各区特色,继续合力办好“一区一品”岭南传统文化节庆活动,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广大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四是为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将逐年开展以“向美而行”为主题,通过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网络,聚焦供需精准对接,建立集需求采集、展示评价、采购配送、监督管理、反馈互动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平台,打造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的“开放式中央厨房”,在广泛开展需求征询的基础上,整合社会优质文化资源,通过集中展示和采购,向全市文化馆分馆(约200家)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精准配送。五是通过开展“文化志愿者进社区”系列活动以及广州市公益培训联盟平台,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各种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深入各个社区基层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公益文化培训,更好地满足老城区群众多元文化需求。六是继续发挥广州文化交响乐团、广州市文化馆少儿语言艺术团、广州合唱团、广州民乐团、020戏剧社、一团火曲艺创作基地等众多优秀群文团队的带动作用,将近年来创作的精品节目走进高校、社区、旅游景区,为当地的群众和游客提供内容生动活泼、紧扣时代脉搏的群文精品,也为老城区基层群众提供有质量、有温度、有情怀的文艺演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七是每年6月上旬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将通过组织“2广州非遗开放日”品牌活动,以非遗街区(北京路)为主会场,同时配合主会场面向全市各社区、传承人工作室、公共文化机构等,发动各单位以“非遗在社区”为主题自主开展各类活动。并且开展“非遗在社区”典型案例征集,集中开展“粤剧粤曲”、“扒龙舟”、“玉岩诞”等典型非遗项目孵化和推介工作,让非遗项目真正发挥在加强老城区社区治理、增进社区凝聚力、维系邻里和睦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近年来,越秀区演出市场平稳有序发展,演出节目更加丰富,演出类型更加多样、主题演出、音乐节庆演出等业态蓬勃兴起,对拉动文化消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区以广东星海音乐厅、广东粤剧院、广州中山纪念堂、友谊剧院、广州市演出电影有限公司蓓蕾剧院为主要的营业性演出场馆,年均举办演出活动逾300场。此外,越秀区高度重视文化惠民工作,持续多年将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加以落实,每年均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2021年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共完成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1947场次,邀请116.8万人免费观看演出。越秀区深入挖掘街区文化特色,扶持培育梅花文化节、金雁文化艺术节等40个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充分展现街道、社区文化特色,大大丰富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全区各街道文化站建立二百余个文艺团队,涵盖书画、摄影、舞蹈、合唱等,各街道年均举办文化活动、培训、展览等近380场次,提供差异化文化服务和高质量文化供给。
(三)荔湾区着重讲好“荔湾故事”,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产业做强做优。2021年先后举办、协办了第三届“粤韵同声”粤港澳粤曲展演、第五届“红豆生辉”青少年粤剧粤曲大赛、第七届“粤剧华光祖师诞”巡游庆典等活动13场,举办广福台惠民展演57场,向公众动态展示粤剧艺术的魅力。制定印发了《荔湾区2021年文化惠民工作方案》,全年在广州市文化公园共举办七场文化惠民演出。开展“家在荔湾•情满珠江”群众文化惠民演出系列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公共文化配送之传统曲艺深度体验活动等,落实百场粤剧精品进粤博民生实事项目。把握以“湾区花正开”为主题的央视大型实景演播室永久落户荔湾湖公园的有利条件,继续办好“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节系列活动,优化提升“迎春水上花市”“三月三,上巳节”“五月五,龙船鼓”等传统民俗活动。2022年,荔湾区将继续整合全区相关资源和平台,打造“老城新韵”荔湾文化季活动,继续努力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展示荔湾作为“文化厚重、宜居宜业、充满活力、幸福美丽”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中心城区的独特魅力。
(四)海珠区持续打造品牌文化活动,连续多年举办“岭南书画艺术节”、中国(广州)潮流文化周、岭南古琴音乐会等品牌文化活动,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此外,每年举办“百姓大舞台 快乐展风采——海珠区社区优秀团队文艺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开展“岭南古琴培训班”“街舞进校园”“非遗进校园”等公益性艺术培训超100场;开展讲座、展览、公益培训、亲子阅读活动、科普活动等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超500场,参与人数近30万人次。海珠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十香园杯”少儿书画大赛、三八妇女集邮展、讴歌百年荣耀 弘扬红色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朗诵会、2021年大联欢活动暨《劳动者之歌》粤剧粤曲演唱会等,力求文化惠民活动要覆盖方方面面的人群,让各类人群都能从中受益。下一步,海珠区将充分利用辖区内文化场地继续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激活老城区的文化艺术活力。
感谢您对我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2022年老城区群众文化活动计划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2年3月24日
(联系人:于洁,电话:38925425,13922282783)
附件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