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第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2031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1-04-22 16:59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穗文广旅函〔2021〕11号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第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2031号建议答复的函

莫伟琼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公共文化场馆社会效益的建议》(第20212031号)收悉。我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财政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4月16日进行了沟通交流,经综合市发展改革委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注重顶层设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健全、日趋规范。

  “十三五”期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着眼长远,强化顶层设计,出台《广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以及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方案,持续完善规划引领、政策调控的制度化治理体系。继颁布实施全国第一部省会城市公共图书馆法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后,制定实施全国第一部地方性博物馆专项法规《广州市博物馆规定》。先后印发《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办法》、《广州市文化馆、站(室)服务规范》、《广州市文化馆、站(室)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制定《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规范》、《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技术规范》等,不断规范公共文化服务行业标准,提升专业化水平,有效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十四五”期间,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公共文化政策研究,制定出台《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地方性法规,制定《广州市国家(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编制《广州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21-2025)》、《广州市博物馆发展规划(2021—2035)》,推进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优质均衡,共建共享。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现行政策已明确对于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国土资源部令第9号)的公共文化场馆用地,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应;对于营利性的公共文化场馆用地,将按规定通过公开方式出让,为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二)服务供给模式不断创新、主体多元。

  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的实践,努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效能。2019年,印发《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工作指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采取文教融合、文商融合、文企融合等多种方式,与学校、书店、公园、地铁公司、工业园区、房地产商等社会力量合办公共文化场所。截至2020年底,全市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且实现通借通还,对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分馆达94个(约为2016年数量的9倍),年接待读者近124.14万人次,外借文献逾65.56万册次,社会力量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的要素投入进一步增强,全年投入资金逾9124.43万元,投入空间资源近7.96万平方米,配备专职人员185人。与社会力量合建文化馆13个,组建由11个区文化馆和30家优质社会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广州市公益培训联盟,与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多所高校共建各类示范基地等,都旨在搭建公共文化共建共治共享大平台,推动文化馆与社会机构相连、资源互通、文化流动、惠及全民,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和艺术普及培训的服务范围有效延伸,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政府、企业、民间三方力量良性互动,助力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良好态势,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广州市东平典当博物馆、广州东方博物馆等高校、行业、民办博物馆纷纷涌现,百花齐放,有效补充和拓展了现有公共文化供给体系,带来持续活力。

  二、以为人民服务为评价导向,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由“行政化”向“社会化”方向改革

  (一)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力度。2021年将结合实际情况,修订广州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尽快完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目录,扩大公共服务设施委托运营试点范围。

  (二)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图书馆之城”建设。2015年5月正式施行的《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规定,鼓励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捐赠资金、文献、设施、设备或者其他形式支持公共图书馆的发展。2019年3月发布《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工作指引》,从建设标准、建设流程、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对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建设分馆作出明确要求。此外,公共图书馆不断拓展创新服务,长期开展“你选书,我买单”、送书上门等服务,把主动权及选择权都交到读者手上,激发群众内生文化活力。通过组织全市大型活动、推送优质活动资源的方式,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加强与读者的联系,主动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推动基层分馆革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多方位探索,积极推进公共图书馆由“行政化”向“社会化”方向改革。

  (三)重心下移,深入群众。广州市文化馆从2021年开始,实施专业人员每年下基层25天的政策,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精准实施,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激活基层群众文化内生动力。市文化馆还将探索更多社会化合作的模式,如部分场馆的社会化运营、以“会、展、节、赛、演”五种模式的导入式社会化合作等,厘清公益服务管理运营与社会化运营的边界,明确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社会化运营的路径。

  (四)“十三五”以来,广州市持续优化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评价导向,持续推进群众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探索成立理事会、读者委员会等组织,吸纳各方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公共文化管理,并持续多年开展读者/群众满意度调查,收集群众反馈意见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与效能,推进公共文化机构由“行政化”向“社会化”方向改革。

  三、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让公共文化场馆成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一)《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2015—2020)》明确,我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应实施平等服务保障计划,推进未成年人服务普及项目。各公共图书馆均为未成年人设立专门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积极推进与中小学校图书馆的合作,通过“活动进区馆”、汽车图书馆科普进校园、校园智慧图书馆、协议共建等形式积极与各区图书馆、中小学校、社区等合作共建,开展图书馆服务和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建立起覆盖面广泛的未成年人阅读服务网络。

  (二)广州市文化馆一直致力于推动公共文化场馆的共建共治共享,尤其重视与基层文化馆、站、室、社区、学校的联系,如在从化鳌头镇中心小学、海珠区北山小学设立爱心艺术培训基地,为农村家庭、外来工家庭孩子提供全免费艺术培训;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举办“公益文化春风行”系列品牌活动,将高质量的活动、讲座、展览输送至基层社区、农村、军营、校园等地。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与基层合作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加强面向基层、学校、社区文化惠民活动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规模,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优质便利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2021年,为培育打造新型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海珠区、黄埔区为试点,首批选择3-5家公共文化场馆,面向社会招募公共文化“空间设计师”,集中民智和民间创意,建设一批融合公共阅读、文博艺术、跨界文化、餐饮休憩等功能,兼具公益性、开放性、现代性、便利性,富有科技感和设计感的复合型城市公共文化“样板间”。在试点的基础上,广泛发动公众参与,进一步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向“品质化、景点化、网红化、亲民化”改造升级,实现传统公共文化设施到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转型。

  (四)持续优化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依托全市公共文化机构、旅游景区,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网络,整合、组建我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总队,建设全市统一的文化和旅游志愿者信息管理平台,依托广州市文化志愿者培训基地构建长效培训机制。继续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等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健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出台《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加强文化和旅游专业化志愿者队伍建设,重点培育和吸纳中小学生志愿者、高校志愿者、文化艺术专业志愿者,充实各级公共文化人才队伍,优化提升公共文化志愿服务。

  (五)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共有实现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566个。其中,面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294个,面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服务点、自助图书馆72个,面向特定群体开放的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200个。全市建成文化馆(站)199个,社区(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744个,市、区、街道(镇)以及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率达100%,基本形成城市“10分钟文化圈”和农村“10里文化圈”。截至2020年,全市共有登记注册的博物馆65家,还有46家以博物馆名义开放的场馆正在办理备案登记手续。秉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逐步扩大社区、学校等基层服务点覆盖面,打造青少年教育成长文化课堂和社会实践基地,将是未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方向。

  四、完善评估体系,促进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能最大化

  全市文化馆、图书馆均参加了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全国文化馆、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依照相关评估标准,认真比对自身条件及建设情况,及时调整馆内工作重点和资源倾斜方向,确保文化惠民工作见实效。

  2017年8月,市文广旅局制定《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并于2019年4月委托第三方机构——广州零点有数数据科技有限公司首次开展全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工作,重点评估区级图书馆,全面评估镇街分馆,鼓励社会力量合建分馆参与评估,并将评估结果通过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网站公开,自觉接受社会与公众监督。接下来,将积极开展常态化第三方评估工作,通过调整优化评估指标,完善过程管理,实施动态监测,扩大公布范围,完善激励机制等手段,促进公共文化设施利用效能的最大化。

  2020年,《广州市文化馆、站(室)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发布,正式引入文化馆第三方评估机制,有效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整体效益。

  接下来,将逐步完善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服务效能评估指标,建立数字化绩效管理平台,实现动态管理和线上评估。

  感谢您对我市文化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1年4月21日

  (联系人:冯冰,电话:81074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