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对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建议第20172284号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7-07-11 10:14 来源:本网

尊敬的王河等代表:

  你们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依托地方高校开展<广州大典>和“广州学”研究的建议》(第20172284号)收悉,经研究并综合广州市政府参事室(以下简称市参事室)、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教育局等单位的会办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广州市对古籍保护与挖掘工作不遗余力,成效显著

  广州一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文化资源底蕴丰厚、文化典籍众多,但由于年代久远,水火摧残,很多文化典藏、古籍老化破损严重,为系统梳理珍贵历史文化资源,再生性保护古籍刻不容缓,2005年始,广东省文化厅和广州市委宣传部领导亲自牵头组织,省市各有关单位通力协作,开展《广州大典》编纂具体工作,历经十年艰苦磨砺,《广州大典》于2015年4月全面完成编纂出版印刷工作,受到文化部、国家图书馆和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走在全国省会城市的前列。

  (一)广州市高度重视古籍保护与挖掘,专门成立广州大典研究中心

  在广州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宣传部领导的亲自指导下,广州大典研究中心(挂广州古籍研究中心、广州大典编辑部牌子)作为独立机构,经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穗编字〔2015〕16号)批准,已于2015年4月挂牌成立,与广州图书馆合署办公,为研究和传承《广州大典》打下坚实的基础。同年10月组建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编纂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2015年底,广州大典研究中心获批事业单位编制人员规模为15人,以吸收高端人才为主(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主要任务是:承担广州文献的收集、整理、编纂和研究工作;负责调研和收集与广州有关的海内外历史文献;承担广州文献的整理、复制和数字化等工作;负责拟定全市古籍研究保护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工作规范;组织实施古籍收藏、保护状况普查和相关申报工作;指导区开展古籍研究保护工作,负责相关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负责编纂《广州大典》,出版文献典籍再生性保护成果;开展《广州大典》编纂工作研究、《广州大典》编纂成果研究、广州文献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开展对编纂和研究成果的宣传、交流活动;负责“广州学”人才队伍培养、博士后工作站筹建申报等工作。成为开展《广州大典》的续编工作、“广州学”研究和广州地方古籍文献的研究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开创了广州地方古籍文献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的先例。

  (二)全力推动《广州大典》编纂和出版发行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布暑,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广州大典》编纂工作,自2004年启动,于2015年4月完成编纂和出版工作。全书收录文献4064种,共编520册,使得大量珍稀且濒临残毁的古籍善本得到抢救性保护。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广州大典》编纂工程,先后派10多名干部参与《广州大典》编辑部工作,全面完成《广州大典》史部方志类66册的征集与编校工作,完成流散全国甚至日本的旧志孤本和善本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广州大典》编纂工作深入开展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州大典》作为一部大型的历史文献丛书,系统收集整理和抢救保护广州文献典籍,对传承岭南文脉,保存历史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也为“广州学”的研究奠定了充分的资料基础和准备。2016年,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完成《广州大典总目》编制的主体工作,《广州大典》概要、书志的编写和曲类文献等后续编纂工作也在进行当中。

  (三)不断加强《广州大典》研究、宣传和推广工作

  2015年4月,市委宣传部和我局等相关单位在广州图书馆召开了《广州大典》出版座谈会和首发仪式。从2013年开始,有关《广州大典》和广州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的资助工作有序推进,相关学术交流会议也定期举行。2015年10月,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广州图书馆、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单位和机构,在市政府礼堂联合举办“《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学术交流会,时任市长陈建华出席会议并讲话,收到交流学术论文54篇,围绕《广州大典》的文献特点、史料价值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弘扬广州优秀历史文化、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等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推动了《广州大典》的研究与开发利用。2016年10月,市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围绕如何编纂《广州大典》二期,举办了“《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献保护”学术研讨会,组织了省内外专家学者撰写论文,收到论文55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到会讲话。

  同时,利用2015年中国图书馆年会在广州市召开的契机,在主会场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大堂展出《广州大典》520册和图片展览,现场还配古琴演奏广东音乐,向来自国内外图书馆界领导和专家学者3000多人进行展示,受到与会者和新闻媒体的肯定和赞扬。

  此外,向海内外交流赠送《广州大典》的工作也积极展开,2015年,向海内外127家单位赠送《广州大典》。2016年继续向国内外知名藏书机构赠送《广州大典》第84至520册,使世界各地的馆藏大典完备全帙。截至2016年底,已向包括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藏书机构在内的162家国内外知名藏书机构,赠送大典188套,并陆续收到收赠方国家和地区的感谢函。还多次举办了《广州大典》主题展览,并通过各级、各类媒体对《广州大典》进行宣传推广,使得《广州大典》成为研究、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增强广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四)进一步加强和推广“广州学”研究工作

  2010年5月,市参事室、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以下简称市文史馆)赴武汉市参加“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论坛,中央文史馆领导建议广州建立“广州学”。之后,市文史馆组织馆员赴上海市、杭州市、温州市、潮州市和汕头市等地考察,回穗后,馆员邱昶撰写《广州学引论》,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关于倡导开展“广州学”研究的建议》,得到时任市委书记、市长等市主要领导和先后分管市文史馆的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及大力支持。市参事室先后于2012年主办“广州学”学术报告会、2013年举办了“广州学”与广府文化学术研讨会、2014年举办“广州学”与“地方学”论坛、2015年举办了“广州学”和“城市学”学术报告会、2016年孙中山与民主革命策源地—广州学术报告会等学术活动,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参会和研讨,使“广州学”研究逐渐为人所关注并引起共鸣。

  (五)以广州大学为代表的地方高校积极开展《广州大典》和“广州学”相关研究工作,硕果累累

  近年来,广州大学为《广州大典》后续研究和“广州学”协同创新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2014年广州大学“广州学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研究”获市教育局首批协同创新重大项目立项,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申请了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州大学制定了“广州学研究协同创新重点项目”研究计划和“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建设方案,梳理未来若干年的发展思路,“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面向社会各界征集“广州学”和《广州大典》的研究选题,取得较好成效,产出一定成果,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校内学院、科研机构的整合,促进了与校外10余家单位的协同合作,促进了广州大学的人才引进和师资队伍建设,对重点和定向引进研究广州、服务广州的人才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广州大学还依托项目和“广州学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组织举办了两届“广州学论坛”、出版了《当代广州学评论》第一辑、组织撰写《广州学导论》等,使“广州学”先声夺人,短短几年就进入全国学术视野,引起全国各地学界的广泛关注。

  (六)设立专项研究资金,培育和推进“广州学”研究,进一步提升《广州大典》影响力

  为充分发挥《广州大典》作用,广州市于2013年设立了“《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资金”,每年安排300万元,支持资助海内外学者关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的博士学位论文和课题:一是2013年至2017年连续五年共收到申报项目600多项,累计资助约200个项目,陆续形成课题、专著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二是广泛开展相关文献征集等活动,征集补充书目数据与相关馆藏信息。三是充分利用《广州大典》丰富的文献资源,鼓励和引导海内外专家学者,积极从政治、经济、科技、学术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发掘与研究。四是组织开展目录学、版本学、文献学、民俗学和城市史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深入研究广州历史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鲜明特色,强有力地推进“广州学”研究。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编纂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充分整合国内尤其是广州地区科研力量和研究资源,吸纳高校、科研文化机构的代表性专家学者进入学术委员会,审议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发展规划与专项研究计划。努力打造与高校合作研究的平台,组织开展广州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先后与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签订协议,资助开展古籍脱酸及加固技术装置研究项目和开化纸研究项目,并与三家单位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并积极与地方高校进行科研合作,与中山大学历史系就有关广州的海外文献的收集、整理签署资助项目协议,并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市中医药大学、市方志学会等单位合作,成功举办了“民国文献保护和整理研究”、“近代医药与《广州大典》”、“《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献保护”等学术研讨会,为保护广州历史文献和实现文化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穗府14届195次〔2016〕1号),及时任市长陈建华在《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筹建工作会议纪要》上批示(建华批〔2015〕1105号)精神,结合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的基本任务和《广州大典》后续编纂的要求,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并围绕下列工作重点,积极推进依托地方高校开展《广州大典》和“广州学”研究工作。

  (一)吸纳多方力量,不断加大《广州大典》扶持力度

  《广州大典》编纂和研究工作得到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一是启动《广州大典》(第二期)编纂工作。目前,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已向省属各文化单位、各相关驻粤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广州大典·民国时期岭南文献〉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粤宣通〔2017〕9号),将获得更多单位的大力支持。二是加强规划保障。“积极参与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启动《广州大典》二期编纂”已写入《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2020年)》,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制定的《广州市文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对《广州大典》工作进行系统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整合社会资源,加快推进《广州大典》和“广州学”研究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作为独立机构,与广州图书馆合署办公。随着《广州大典》和“广州学”研究工作不断深入,市教育局、市参事室、市文史馆、市地方志办公室、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和机构对《广州大典》和“广州学”研究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合作平台和空间将越来越广泛:一是协同攻关古籍脱酸技术难题。2017年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就古籍脱酸及加固技术研发、开化纸研究项目合作等问题签订共建协议,目前,《古籍脱酸及加固技术装置协同创新研究》项目已正式启动,推进古籍脱酸技术研发工作全面展开。二是继续携手推进“广州学”研究不断深化。市参事室和市文史馆在多年“广州学”的研究工作中积累不少成功经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他们都有不少可以参与到“广州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应作为参与研究的重要力量,发挥专业所长,将“广州学”研究迈向新台阶。三是希望广州大学及所属各研究机构、研究基地组织科研力量,发挥好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文献整理、译介和学术研讨活动。四是欢迎广州大学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申报建设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为培育“广州学”和推动广州社科繁荣发展共同努力。五是建议广州大学与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就《广州大典》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对接,充分发挥广州大学在学科研究方面的优势和广州图书馆在文献管理保护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与相关部门和职能部门协商创新“广州大典研究中心”的运行模式,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真正的协同。

  (三)利用各种渠道促进《广州大典》和“广州学”学术研讨与开发工作

  2017年,市地方志办公室将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推动《广州大典》和“广州学”学术专题研讨与开发工作,计划于2017年10月份举办《广州大典》之“岭南家书家训与家风”学术研讨会,深入挖掘和整理《广州大典》中的岭南家书家训文化,弘扬良好家风,彰显岭南与中华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广州大典》开发与“广州学”研究。市地方志办公室也将组织地方志学会会员,依托广州地方高校相关科研力量,继续围绕《广州大典》和“广州学”相关选题,开展专题研讨与课题研究,为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升文化软实力继续发挥地方志的独特作用。

  (四)全力支持广州大学继续创新发展“广州学论坛”

  在广州大学领导高度重视和着力打造下,“广州学论坛”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对开展“广州学”研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今后,广州市相关职能部门、广州图书馆和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全力支持广州大学继续拓展“广州学论坛”,以地方高校为依托,以《广州大典》为基础,以“广州学”研究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专业研究的学者“以文会友”参与该论坛,增加论坛的学术含量与学术品位及社会影响力,汇集真正关心广州、研究广州的专家学者,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广州历史和现实问题,聚集专业队伍,培养后继人才,推进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形成可持续的关心广州、研究广州的氛围,提升广州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五)努力打造国际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广州大典》影响力

  在广州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广州大典》海外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编纂出版工作,《广州大典》一期工程虽未纳入,但已将其作为后续编纂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从今年起,已经稳步推进该项工作,通过各方努力收集和整理广州市在海外有价值资料,丰富和充实《广州大典》内容,使之更加完善完备。

  《广州大典》是中文版,国内学习研究对象主要是具备有汉语和古汉语言阅读能力的专家学者,专指性较强,读者对象不是面向一般人群。同时,考虑到海外从事汉学研究的研究人员也应具备汉语及古汉语的阅读能力,目前《广州大典》外译工作需要慎重考虑。今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广州走向世界的步伐加速,在适当时候,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将《广州大典》外译工作列入计划之中,争取专项扶持经费,加强与地方高校、尤其是广州大学的合作,同时联合各方力量,努力做好《广州大典》外译工作,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广州大典》社会影响力。

  王河副院长等在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依托地方高校开展<广州大典>和“广州学”研究的建议》,对于我市开展中华典籍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工作,推动《广州大典》编纂工作向纵深方面发展,促进“广州学”学术研究上新高度,加强广州大典研究中心与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协同合作,满足社会各界对中华典籍和广州历史文化的了解、学习和研究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增强我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衷心感谢您对广州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7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