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耀文旅 志愿暖羊城
发布时间:2024-12-16 16:28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12月14日,“繁星耀文旅,志愿暖羊城”2024年广州市文旅志愿服务总结展示活动在广州市文化馆举行。此次活动旨在贯彻“公共文化共同体”工作理念,通过表彰先进典型、展示展演、互动体验等形式,总结2024年“繁星行动”的成果,进一步擦亮“三颗星”、做实“四条链”,推动新时代广州文旅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树立标杆,引领文旅志愿服务新风尚

  活动现场,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为2024年度广州市最美文旅志愿者、最美文旅志愿服务工作者、最佳文旅志愿服务团队、最佳文旅志愿服务项目等先进典型颁发荣誉。这些先进典型以卓越的表现和无私的奉献,展示了广州市文旅志愿服务的丰硕成果,为全市文旅志愿服务树立了标杆。目前,全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18.7万人、队伍940余支。2024年,共开展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活动2.5万场,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超过18万人次,线上线下惠及市民约2395万人次。

  2024年,全市优秀文旅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将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相结合,用心用情关爱特殊群体。资深助残志愿者罗小婵运用口述影像讲解岭南历史文化,带领团队助力大湾区文博界首个融合性展览,将视障、听障等残障游客和无障游客的需求相融合,使残健可同时同地参观。李楚倩扎根特殊教育领域8年,为患有孤独症、唐氏综合症的心智障青少年提供艺术课程,帮助他们成为原创画师,办起艺术展览。她说:“这是最让我骄傲的事,希望他们通过艺术成为对社会和家庭有用的人,实现个人价值。”

  随着文旅志愿服务阵地的进一步开放,众多青少年志愿者纷纷加入。如16岁的邬明翰年度服务时长达192小时,参与组织了口述电影、残疾人读书会等关爱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9岁的魏馨瑶年度服务时长达162小时,担任小小讲解员,讲述广州起义的历史和英烈们的事迹。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探索“红色文化传承+青少年志愿者精神培育”服务模式,为青少年成长注入了正能量。如农讲所纪念馆与文德路小学联合发起“馆校融合共建志愿服务红领巾宣讲平台项目”,通过讲解、讲故事、唱歌曲、演剧目等方式走进红色史迹。这不仅促进了馆校共建、党团队育人链条的一体化建设,还为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共同助力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

  今年的文旅志愿服务项目在专业性和模式上得到提升,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为文旅志愿服务体系注入新活力。来自“满天星”计划的基层文旅志愿服务组织者优化服务方式、打造专业项目,形成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如来自“志愿部落”的陈丽萍创建“微演讲”“朗诵荟”等五大公益品牌,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等开展红色宣讲公益活动。特别是“最佳文旅志愿服务项目”针对特殊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开展定制化文旅志愿服务,促进特殊人群的文化参与和社会融合。“手舞心语”南越王博物院无障碍手语研学志愿者活动项目招募有手语导览能力的听障人士和专业手语老师成为无障碍志愿者,为听障群体提供博物馆手语导览服务。

  一年来,专业文旅志愿服务团队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发挥了显著的带动作用。广州市文化馆青少年美育导赏志愿服务团队通过“专业培育+分层管理”运作模式,形成“馆方-督导志愿者-志愿小主管-志愿小馆员”四级管理体系,搭建起青少年文化共创、服务共享的平台。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志愿服务队以“红色文化轻骑兵”项目为纽带,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走进红色乡村,让革命文物通过科技化手段生动展示,助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构建联动协作、资源共享的“大志愿”服务格局。

  立足基层,展示文旅志愿服务的丰硕成果

  此次文旅志愿服务总结展示活动中,多支“启明星”专业志愿服务队和基层文艺专业志愿团队表演了粤乐合奏《大美岭南》、少儿街舞《超级快乐》、古琴齐奏《关山月》、阿卡贝拉《海阔天空》、曲艺联唱《南腔北调赞湾区》、醒狮表演《龙狮少年中国说》等节目,以专业的水平和饱满的热情展现了专业志愿服务队的精神面貌。现场还展示了“繁星行动”重点扶持项目的成果,24个基层组织者和文旅机构共同开展特色体验活动,让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旅志愿服务的内涵和价值。

  2024年,众多“繁星行动”的重点培育项目立足基层,深度盘活地方文旅资源,整合公益慈善力量,带动当地居民参与,提升本土文化认知,以文化的力量促进基层公共事务相互增进、协同发展。“西关友约”文旅志愿服务团队在现场展示逢源街全景手绘地图、逢源叠色印章、泮塘五秀等文创作品,开展逢源地图套圈、文塔拼图等互动游戏;“以瓦传情”文旅志愿服务项目以黄榜岭村独特的老瓦片为载体,研发“小瓦片·大生态”系列自然教育课堂,带大家体验自然与人文共生的场景;“以食为媒”小镇文化共创行动,全方位展现柯子岭村民记忆中的客家美食故事。

  这些重点培育项目发挥志愿力量,助推非遗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传播。活动现场,“医养岭南”非遗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走近非遗,体验岭南飞针的神奇功效”体验活动,园林压花艺术工作室志愿服务团队以压花书签和压花小团扇倡导环保理念,“依指炫”志愿服务队以剪纸和编织手工体验展示“初老服务老老”成果,猎德龙狮少年团以醒狮运动拓展传播效果,金翎艺术团带领大家沉浸式感受粤文化。

  这些项目还关注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吸纳特殊群体与专业志愿者共同服务,引导更多公益慈善力量的支持和关注。“童鼓飞扬 乐梦成真”项目携手特儿非洲鼓队现场开展非洲鼓教学体验,“创艺无限,技享生活”残障人士文旅志愿服务项目搭建文创手工技术学习平台,“星光闪耀计划”展示“心青年”社会融合咏春学习成果。

  擦亮“三颗星”,持续推动基层协同共建和治理创新

  “繁星行动”作为广州首创、全省推广的“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标杆项目,不断提升文化治理能力,营造公共文化服务新生态。2024年,100个基层文旅志愿服务重点扶持项目持续推动基层协同共建和治理创新,发动全市文旅志愿者3.4万人次,开展了1681场文旅志愿服务活动,链接各级社会资源超1000项,直接服务市民24.8万人次,活动直播参与超过235.4万人次。相关负责人介绍,“繁星行动”重点扶持项目通过深度参与基层公共文化供给,文旅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治理、盘活地方资源、传递正向价值、传承地方文脉和推进社会包容五个方面产生明显的赋能效应。

  本年度“满天星”基层文旅志愿服务组织者培育计划圆满收官,包含优秀组织者、示范队伍、特色项目在内的“三个100”基层文旅志愿服务网络基本完成。国企助力基层公共文化供给,促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是“满天星”基层文旅志愿服务的一大亮点。其中,由珠江租赁志愿服务队发起的“粤悦成长·幸福安居公益课堂”,每月为保障房社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文化艺术活动;珠江南平党员志愿先锋队启动“珠江南平乡村少年宫”志愿服务项目,以文体活动促进乡村儿童发展。还有10余个立足白云、增城、从化等地区的志愿服务组织者,整合乡村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助力“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如乡韵志汇·闪亮白云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四大镇农文旅地图,每月组织乡村研学志愿活动;“体验乡野”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带领高校志愿者参与助农、助困主题的拍摄和新媒体推广服务,促进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魅力番禺”文旅融合志愿服务项目活化文旅资源,在景区开展丰富的文旅志愿活动。在关爱特殊群体方面,20多支基层文旅志愿服务示范队伍为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关爱、支持和帮助,如“追光”文化导赏员——文化助残共融志愿服务整合社会资源20多项,推动视障群体融入社会文化生活;“我们在一起”普特共读融合项目在增城区成立首个以特殊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图书分点,开展近40场普特儿童共读、共学活动,让融合教育触手可及。

  “启明星”文旅志愿服务专业队发展计划是广州市文旅志愿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今年共有14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在策划与组织上实现了深度创新。其中,“穗阅先锋”阅读推广专业志愿服务队策划“携手并进,书及远方”项目,引导培养专业志愿者参与八大主题研学课程体系的策划与组织,实现志愿者与阵地服务双向赋能;“育苗广州”童阅推广专业志愿服务队举办第二期广州市“图画书阅读推广人”培训班,开展77场专业服务,拓展至东莞和清远市,筑牢儿童阅读推广网络体系;“考古广州”文博专业志愿服务队把“童画考古”项目成果带到省外巡展,面向高考学生策划“文博&考古职业体验夏令营”,让文博职业更清晰可见;“美育广州”艺术普及专业志愿服务队探索沉浸式情景剧赋能景区模式;“一团火”群众文艺专业志愿服务队走进新疆喀什疏附县,搭建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交流的平台;“穗粤有声”粤文化传播专业志愿服务队与学校共建岭南文化传承工作室,开启“媒体+院校+非遗”的融合发展之路。

  “北斗星”广州市文旅志愿服务培训基地建设计划新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广东木偶戏传承和乡村文化振兴3个文旅志愿服务专业基地,建设了5个特色文旅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打造人才培育高地,搭建文旅志愿服务共建共享平台。其中,广州市文化馆文旅志愿服务培训基地联合广州市团校编写出版《广州市文旅志愿服务工作实务》教材,创新“我是志愿小馆员”青少年美育导赏服务实践,累计开展文旅志愿服务培训48场,培育志愿者超1100人次。又如从化区文化馆文旅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深化数字赋能,开展“志惠云行”数智化文旅志愿团队建设服务项目,打造以二维码为亮点的“文化馆数字文化墙”,实现区内144个文旅志愿服务团队一“码”即现的效果,制作并展出559个节目视频,累计服务群众108万人次。

微信图片_20241216160325.jpg

  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为2024年度广州市最美文旅志愿服务工作者颁发荣誉

微信图片_20241216160325.jpg

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为2024年度广州市最美文旅志愿服务工作者颁发荣誉

  做实“四条链”,推动新时代文旅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

  今年,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着力完善“四条链”,即政策法规体系、管理运作体系、技术赋能体系和综合保障体系,支撑服务体系的提升发展。

  一是构建“制度规范、标准指引”的政策链,在出台《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的基础上,今年5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导编制的广东省地方标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管理规范》发布,率先填补了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标准化体系的空白,为文旅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微信图片_20241216160418.jpg

志愿服务助力羊城红色文化传播

  二是构建“纵向畅通、横向协同”的管理链,建立起覆盖市、区、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的文旅志愿服务“总分队”机制,强化上下联动,优化层级衔接。同时推动“文旅志愿服务+”跨界融合,广泛吸纳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文艺团体参与,促进资源共享和社会化合作。

  三是构建“专业护航、数智支撑”的技术链,在强化专家指导、基地培训的同时,开发建设互联互通的文旅志愿服务云平台,完善上下联通、便捷高效的数智化服务管理。

  四是构建“多方扶持、多元激励”的保障链,从资金扶持、宣传引导、权益保障和激励回馈四个方面建设了多元保障机制,比如,将文旅志愿服务经费纳入公共服务财政预算统筹,鼓励通过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支持事业发展,同时鼓励依法设立市级文旅志愿服务发展专项基金,鼓励志愿者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旅志愿服务产品。

  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三颗星”是点,“四条链”是线,唯有扎好点、拉好线,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体系才能铺开“面”,真正拓展工作格局。2025年,广州市将进一步升级“点、线、面”相结合的“繁星行动”,推动文旅志愿服务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可靠力量,同时进一步发挥文化与产业的赋能效应,不断凝聚社会力量,让文旅志愿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