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6-07 14:37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各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我局于去年启动了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试点建设,在创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机制、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赋能社会治理等方面产生了显著效果。为进一步彰显公共文化共同体的创新价值和示范效应,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现将《关于在全市开展“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专此通知。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6月5日

  (联系人:杨践,联系电话:38925427)


关于在全市开展“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机制,推动广州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和服务实现优化配置、开放合作、互通互联,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更好发挥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创、共通的合作平台,形成公共文化建设合力,充分发挥文化铸魂与文化赋能的作用,在公共文化领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州实践。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策引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强化政治引领,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建共治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效机制。

  2.坚持人民至上,强化文化品质。适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期待,推动公共文化标杆项目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把文化品质放在公共文化发展突出位置,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3.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创新驱动。加强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公共文化共同体的整体框架下,促进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

  4.坚持开放合作,强化共建共享。构建基于项目的开放合作平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多方共建、全民共享,实现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和服务的有效盘活与互联互通,构建一体化与多层次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三)建设目标

  推动广州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联盟、体系和联合体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共同缔造。以“横向整合资源、纵向提升体系、夯实基层基础”为建设思路,重点打造一批面向社会治理关键问题、发挥文化赋能作用的公共文化标杆项目,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工作模式,建立一个协同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品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影响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公共文化共同体“广州经验”。

  二、主要内涵

  (一)广州公共文化共同体

  公共文化共同体,是指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及各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监督和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提升文化治理能力为核心,以公共文化标杆项目为抓手,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能、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生态为目标而建立的一体化交流合作机制。

  (二)公共文化标杆项目

  公共文化标杆项目,是指在全市(区)范围内组织开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具有显著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核心机制、重要举措或大型活动,是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

  (三)公共文化标杆项目的类型

  公共文化标杆项目应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致力于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突出问题,主导或主办单位须为本市公共文化机构或其主管部门。公共文化标杆项目的类型包括横向整合型、纵向提升型、基层夯实型等三种。

  横向整合型项目是指落实“大公共文化”理念,为文化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社会主体之间打破壁垒、共谋发展提供了示范作用的公共文化项目。代表性项目包括公共文化设施联盟、花城市民文化空间、全民艺术普及联盟、全民阅读联盟、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馆校合作”项目等。

  纵向提升型项目是指着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效能提升,通过强化市、区、镇街、社区四级联动机制,发挥体系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激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活力的公共文化项目。代表性项目包括广州公共文化云平台建设、总分馆制建设、“向美而行”公共文化产品配送展示活动、“羊城之夏”市民文化季、文旅志愿服务“繁星行动”等。

  基层夯实型项目是指着眼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充分组织和动员基层力量,推动基层协同共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的公共文化项目。代表性项目有基层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与文化站共建平台等、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群星工程”等。

  三、工作内容

  (一)加强统筹规划,完善共同体运行机制

  1.聚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合力。倡导“大公共文化”理念,突破传统依赖三馆合一站为中心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格局,引导鼓励宣传、文化、体育、科技、民政、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负责和管理的公共文化设施、联盟、体系、联合体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筑牢广州公共文化共同体基础。

  2.建立“共同体圆桌会议”交流机制。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召集,指定或派出专人负责会议和相关重大事项的指导决策;各相关部门及其负责和管理的公共文化设施、联盟、体系、联合体派出专人参加。会议旨在促进各单位之间的项目合作、信息沟通、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围绕履行共同体的主要任务展开专门研讨、共商共议。

  3.建立基于标杆项目的深度合作机制。共同体以联合策划、开发、运营跨系统、跨层级的公共文化标杆项目为核心任务,探索以文化力量实现社会善治。在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活动、服务和管理共建共享,建立健全各项联动协同机制,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增强实效性。

  (二)聚焦标杆项目,提高公共文化影响力

  1.做大做强标杆项目。鼓励参与单位围绕公共文化标杆项目展开全面合作,整合同类型活动和服务品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空白处和薄弱处延伸覆盖。鼓励各参与单位积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人民群众的重要精神文化需求提出有潜力的新项目、新品牌、新机制,或将其牵头负责的重点工作纳入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按照公共文化标杆项目的标准做大做强。

  2.推动公共文化重点领域标杆项目建设。鼓励各参与单位结合自身优势,优先在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文旅志愿服务、数字文化服务、文旅融合、馆校合作等公共文化的重点领域打造公共文化标杆项目,树立一批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探索公共文化的跨界融合路径。

  3.建立健全评估制度。探索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标杆项目动态评价体系,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具有突破性的新型评估手段与评估指标,以评估反向支持共同体建设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导。

  (三)促进共建共享,搭建共同体合作平台

  1.打造一体化的公共文化云平台。整合公共文化标杆项目资源,依托市、区、镇(街)公共文化线下服务体系,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数字平台,实现从需求采集、产品征集展示、点单配送、反馈评价的全过程管理;创新产品审核和监管方式,打造公共文化产品“开放式中央厨房”和永不落幕的线上展示平台,做好政治导向和服务绩效等方面的评估把关。

  2.提高文化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组织高层次、高水平的精品培训活动,培育和扶持文化类社会组织。推动共同体参与单位进行文化人才队伍的交流培养,培育文化艺术、文化治理骨干及未来的专业领域领军人物。

  3.打造立体化宣传交流体系。及时梳理各级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举措、新亮点,综合利用媒体发布会、广州公共文化云、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为共同体打造立体统一的宣传推广平台,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推广,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为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探索文化赋能,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

  1.积极发挥文化治理功能。鼓励各级探索文化赋能社会治理路径,着力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等贡献文化力量。探索采用文旅融合赋能、文化展演赋能、数字文化赋能等不同方式,助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破解基层治理中群众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融入面不广等典型难题,推动基层治理更有温度,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2.探索文旅融合赋能。鼓励各级积极探索文旅融合赋能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公共文化、文化产业与乡村游、本地游深度融合,整合公共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服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

  3.探索传统文化赋能。鼓励各级探索传统文化赋能的新模式与新路径,推动公共文化机构、演出企业与团体、艺术院校等深度合作,深入基层,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培养乡村文艺演出团队与志愿队伍,发展提升乡村舞蹈、戏剧、曲艺、游艺、杂技等业态,发挥传统文化凝聚人心、凝聚共识的功能,探索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工作。

  4.探索数字文化赋能。鼓励各级探索数字文化赋能的新模式与新路径,创作、传播、展现地方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数字文化产品或服务,挖掘活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支持地域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为基层特色农产品的社交电商、直播卖货等工作提供资源与指导。

  (五)加强智库建设,推进共同体内涵建设

  1.组建和发展广州公共文化智库。邀请专家、学者、公共文化从业人员和市民组建广州公共文化智库,负责为公共文化、社会治理及相关领域的重大事项,尤其是公共文化标杆项目的建设和开展提供政策解读和决策咨询。

  2.举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广州论坛。每年组织举办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广州论坛,邀请全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参会研讨。论坛聚焦当年广州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经验和举措,探讨探索和创新中面临的困惑和制约。

  3.编制《广州公共文化蓝皮书》与《广州公共文化共同体服务报告》。每年向社会媒体及公众发布共同体工作成果,总结公共文化标杆项目的成果和成效,提炼广州探索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经验做法,部署安排新年度公共文化标杆项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单位积极参与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统筹推进广州公共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协调与实施工作,各级宣传、体育、科技、民政、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为共同体的建设提供支持。

  (二)加强指导监管。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落实配套支持政策,加强经费保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投入机制。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共同体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监管,落实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标准、运营指南及服务评价,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

  (三)加强舆论宣传。加强公共文化共同体建设工作的宣传和动员,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在各类媒体平台展示宣传建设成果,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共同体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标杆型公共文化品牌的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