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印发《关于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4-24 11:08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各区委宣传部、各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省、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现将《关于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以更加振奋的状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广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3年4月17日



关于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实施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制定本方案。

  一、深入实施文化艺术攀峰行动

  1.打造新时代文艺精品力作。挖掘广州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资源,围绕重大时间节点、重大国家战略、重点工作项目,加强现实主义、爱国主义、重大革命历史、大湾区等重大题材创作,推出具有中国精神、时代气象、广州特色、岭南风韵的扛鼎之作,推动广州艺术创作再攀高峰。

  2.举办高质量文艺展演活动。办好“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广州)演艺交易会”“广州艺术季”,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文艺赛事,进一步激发活力、集聚人气、联动产业、繁荣市场。举办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穗港澳青少年交流季,加强与香港、澳门艺术交流,提升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艺地位。

  3.推进国际演艺中心建设。推动市属国有文艺院团改造提升,优化剧场建设和专业化运营。推进文化艺术片区更新改造,拓展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演艺新空间。依托广州大剧院、红线女大剧院、广州文化馆新馆等演出场所,用好用活大湾区艺术中心、星海音乐厅、友谊剧院等一流剧场资源,吸引国内外精品剧目来穗展演,让世界艺术走进广州。

  4.丰富高水平文艺惠民供给。结合重要节庆、重大活动等时机,用好“羊城之夏”广州市民文化季平台,开展“向美而行”千场惠民文化活动。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进军营、进景区,做到每周有表演、月月有活动、各区有特色,力争全年市区各级开展文化旅游活动超万场,让艺术深入基层、深入生活。

  5.科技赋能高品质文艺展演。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剧院行业深度融合,推出“云演艺”“云视听”“云展览”,建设“智慧剧院”,打造数字化沉浸演出场景,让观众足不出户享受沉浸式体验。利用5G+4K/8K等新技术,拓宽文艺传播渠道,扩大文艺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6.打造高水平文艺人才高地。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培育文化艺术人才的若干措施》,实施戏剧创作孵化计划、青年画家培育“青苗计划”、人才培育“英才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培育文艺人才。推进艺术名家工作室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艺术名家,培养一批领军型艺术名家和既懂艺术又懂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推动广州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二、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攻坚行动

  7.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实施《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广州市博物馆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优化城市文化设施和文化空间布局,增强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8.推进新一轮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建设。立足“国际一流、国内标杆、湾区核心”目标,推进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广州美术馆、广州科学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广州博物馆新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新馆,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全面展示岭南文化风韵、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9.创新公共文化场馆建设运营模式。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文化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文化治理,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支持对公共文化空间实施“微改造”,推动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转型。在珠江沿岸、产业园区、居民社区等场所,丰富文化艺术和休闲观光元素,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轻食餐饮等服务功能,打造一批充满设计美感和艺术品位的“花城市民文化空间”。

  10.推动公共文化产品服务提质升级。创新资源供给和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全民艺术普及更加贴近群众生活、融入群众日常。办好“文化有约”“文化下乡”和“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鼓励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丰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11.激发城乡公共空间文化活力。建设更多特色鲜明、品位彰显、与社区融合的主题图书馆和文化馆,打造全民素质教育和艺术普及新阵地。因地制宜建设村史馆、乡村戏台、非遗传习所等主题功能空间,拓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阵地。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推动公共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12.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完善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的文化消费需求。推动公共文化云平台和文旅融合平台升级改造,加大在线文化产品供给,提高文旅志愿服务专业化、特色化水平。

  三、深入实施历史文脉赓续行动

  13.传承弘扬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建设,推动广州市革命遗存保护立法。做好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改陈布展,指导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改陈,推进南石头监狱遗址考古和海防遗址公园建设,策划举办十大精品展陈,组织“红色文化展演季”、中共三大百年系列活动,推出“读懂红色广州”旅游线路,擦亮红色文化品牌。打造一支高素质红色文化讲解员队伍。深化广州红色文化研究,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14.加强文物保护监管。完善文物保护体系,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开展文物资源普查,实施文物平安工程。修订《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广州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进陂头岭等重要考古遗址原址保护。加强考古研究阐释,编修《广州文物志》。

  15.推动文物合理利用。修订《广州市文物活化利用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加强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挖掘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让“进博物馆看展览”成为新时代广州社会新风尚。大力发展文创产业,让更多文物活起来,让更多市民群众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16.推进海丝和中轴线申遗。推动马来西亚马六甲、印度尼西亚井里汶等海外城市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会同香港、澳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遗产保护合作。召开联盟联席会议,推进海丝虚拟博物馆建设,赴海外国家开展丝路花语文旅推介,举办联盟讲解员大赛和自驾游活动,开展广州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究。

  17.创新“类博物馆”建设。将具备部分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纳入行业指导范畴。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和乡村振兴,依托有城市记忆、历史文化价值的旧街区、旧厂房、古村落设立特色博物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学校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厂史馆、校史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建设艺术、文创、高新技术等新业态博物馆。

  18.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建立健市区两级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展示展演活动。办好国家级“非遗品牌大会”,提高广州非遗影响力。开发具有广州特色的“非遗+”文化旅游产品,组织第八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更多非遗产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四、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行动

  19.引领文旅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布局智慧文旅“新基建”,发挥“广州公共文化云”平台作用。鼓励文旅企业参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旅建设、文旅服务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构建文化内容和数据生产、传播、消费全产业链生态系统,提升文旅数字化水平。

  20.培育壮大文旅龙头企业。优化文旅产业布局,加大对文旅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文旅企业集团。落实文化创意产业链行动,培育新产品、新业态,发展新场景、新模式,打造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21.推进重大文旅产业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稳增长促消费的带动作用,用3到5年时间,打造总投资超1000亿元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引领和带动整个文旅产业发展壮大。

  22.搭建“文化出海”服务平台。聚焦数字内容,发挥广州文化与科技、创意、装备制造等多业态融合发展优势,支持以动漫、游戏、文化装备为重点的企业出海,做大做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等贸易平台,培育文化出海“领头雁”,促进文旅产业双循环发展。

  23.加大文旅招商力度。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强化专班招商机制,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加强部门和企业间互动,用好专项债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以良好的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提升广州文旅投资环境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努力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24.深化“百园提质计划”。聚焦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网络直播等优势行业,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文化产业基地。推进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园区建设,办好世界超高清视频(4K/8K)产业发展大会。鼓励优质龙头企业打造文化创意特色园区、众创空间、孵化基地,激发集聚效应,构建梯次配套、各具特色的园区体系,形成吸聚产业的梧桐树、引力场。

  五、深入实施文旅消费提质行动

  25.推动文旅消费回暖。鼓励文化旅游企业组建经营联合体,策划推出文化旅游休闲“优惠套餐”,通过整合资源、跨界营销、票价补贴等方式,发放文旅消费券,引导市民群众参与文旅消费活动。举办“广州欢迎您”、“花城阳光温暖生活季”、“广州旅游超级目的地”系列活动,挖掘黄埔波罗诞、天河乞巧节、南沙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民俗节庆资源,办好文交会、漫画节、艺博会,拓展多元文旅消费模式,促进文旅消费加速回暖。

  26.发展夜间文旅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文旅企业拓展夜间游览、购物、演艺等服务,推动夜游与科普研学、亲子游、甜蜜经济等结合,打造更多夜间主题的沉浸式体验产品。建设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开设24小时书店,延长博物馆夜间开放时间,推出广州“不夜城”活动,扩大夜间文旅消费规模,将夜间经济打造成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7.加大国内市场拓展力度。着力在“引客来穗、留客过夜、乐游消费”上下功夫,通过业态创新、场景创新、服务创新,全面促进文旅消费。加大对旅行社“引客来穗”奖励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来穗旅游市场。发挥媒体优势资源和平台,通过发布文化旅游攻略、打造专题品牌节目,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擦亮“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品牌。

  28.创新国际化营销模式。加强入境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升景区景点、餐饮住宿、购物娱乐、机场车站等场所多语种服务水平。发展保税展销体验消费及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服务。推进20个境外文旅推广中心运作,用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通过参展参会、专题推介、境外主流媒体宣传等方式,传播广州文化旅游名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29.激活乡村文旅消费潜力。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要求,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培育红色旅游、非遗研学、体育康养、自驾露营等新业态,开展车尾箱集市活动,助力农村消费提质升级。贯彻落实《关于促进广州市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开展红棉星级民宿评定,组织民宿业务培训,推动民宿向精品化方向发展。丰富对口帮扶地区文旅交流合作,打造“百万老广游”旅游帮扶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30.营造文旅消费放心环境。持续整治文旅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建立健全文旅市场诚信服务体系,加大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优化提升旅游问询服务,努力将问询服务网点打造为传播岭南文化的公共服务阵地,为来穗游客提供有温度、有文化、有情怀的“金牌广式服务”。

  六、深入实施示范创建提升行动

  31.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广州塔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积极争取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对标对表国家标准加快推进,确保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突破。按照全市5A级旅游景区创建培育计划,加强业务指导,持续推进、久久为功,建立良好创建梯队。

  32.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坚持争先创优,扎实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丰富文旅消费惠民措施,提高文旅消费便捷程度,扩大文旅消费产品供给,优化文旅市场消费环境,全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33.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支持广州黄埔区创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坚持高水平走出去和高质量引进来并重,支持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大做强,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推动文化和旅游贸易融合互促发展,增强文化和旅游贸易综合竞争力。

  34.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创新示范区。支持有条件的区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将文化产品和服务融入旅游产业链,发挥旅游的载体和渠道作用,增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35.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支持从化区整合温泉、森林、乡村等优势资源,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文旅资源普查成果转化,孵化更多优质文旅产品,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广州文旅吸引力、核心竞争力。

  36.创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文旅行业文明创建行动,严格按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要求与评价》标准,加强文明旅游引导,提升文明旅游工作水平,促进公民旅游文明素质提升。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请点击查阅:广州市召开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图文解读材料请点击查阅:【一图读懂】广州“六大行动”推进文旅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图文解读材料请点击查阅:【一图读懂】广州市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