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政策解读材料
发布时间:2020-12-25 18:10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网站

  一、《规划》的出台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公共文化设施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的重要场所,是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是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也关系到城市文化竞争力与综合实力。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强调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着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的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广州要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支持广州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

  长期以来广州缺少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的系统研究与专项规划。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提升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经广州市人大提案、市政府研究,决定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原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编制《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9年4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规划》纳入《广州市人民政府2019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018)、《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200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GB50442-2015》(2015)、《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文化设施条例》《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广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中共广州市委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以及参照参考《“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发展规划(2019-2025年)》等相关规划。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框架构成

  《规划》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全球区域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为目标导向,结合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与建设要求,对各级各类文化设施进行配置标准研究,重点从加强城乡充分平衡发展、提升设施空间品质、打造文化特色品牌三个方面做好规划布局。

  《规划》共分为七大章节,第一章为项目概况,就项目编制背景、期限、范围、规划对象、规划依据以及技术路线进行了界定与说明。第二章为现状基础,对广州市各区、各类区级及以上文化设施以及文化站进行了梳理与特点总结,并结合政策及要求进行了态势研判。第三章为发展目标,提出了规划指导思想、发展愿景、发展目标与指标,并对标全球知名文化名城,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应对措施。第四章为设施配置体系与标准,结合国家、省市政策文件及相关规划,按照既有各类设施标准规范要求。构建了广州公共文化设施配置体系与配置要求,并对各类、各区设施进行了需求预测。第五章为设施规划布局,对全市文化设施空间结构,各区、各级、各类设施进行了指引与布点规划,同时对基层文化设施、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类文化设施、市场类文化设施提出了建设指引。第六章为重点建设项目,梳理研究近期建设重点,并结合重点形成近期建设项目库和远期规划建设重点目标项目,提出规划用地建议。第七章为规划实施保障。结合建设需求对资金、政策、用地、市场引入及监督提出了相关措施与建议。

  (二)核心内容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总体布局。以“一江两岸”为廊带,以新旧城市中心为核轴,以各区城区为区域分中心,结合重点片区建设,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形成“一江一廊、两轴两核、多心多节点”文化空间结构,规划打造三十公里珠江前航道和二十公里珠江后航道文化设施集聚带,构建广州枢纽型文化空间发展新格局。

  二是公共文化设施分级布局。按照市级及以上文化设施由省、市统筹设置;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按照“基本普惠型+特色提升型”结合标准及服务人口进行查漏补缺。文化站则结合各街镇覆盖范围进行补充完善布点,社区(村)级以规划指引的方式进行规划。

  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分类布局。通过完善博物馆体系、建设图书馆之城、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优化文化馆(站)服务网络,突出广州市岭南文化中心的地位。规划到2035年博物馆(含美术馆、展览馆、纪念馆)数量达到300处,各级图书馆达到625处,各区建设具有地方特点的艺术表演类设施(剧场),保障2035年实现全市各区文化馆始终处于国家一级馆水平。

  四是各区文化设施布局指引。结合文化设施数量及分布现状,综合考虑未来人口增长、设施分布,规划提出分类分区文化设施布局的建议。其中中心四区——越秀、荔湾、天河、海珠区及黄埔区以文化设施质量提升、服务效率提升为主,白云、花都、番禺、南沙、增城、从化等六个城区则重点以补充完善文化设施为主,结合各区发展需求,加强与各类空间规划的衔接,提出文化设施建设指引,强化各类设施服务类型及服务水平全面提高。

  五是近期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库。梳理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库共25项,包括省级项目5项、市级8项、区级12项。并对拟建设施进行用地分析落位,提出规划用地建议。

  四、《规划》的亮点

  一是《规划》是我市首部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规划》按照“五个统筹”的整体思路(即做好设施布局的统筹、资源投放的统筹、设施功能的统筹、建设时序的统筹和建设资金的统筹),兼顾中心与外围、均等化与集聚化、近期与远期项目、政府与市场投入等要素,不仅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剧院等传统公共文化设施进行规划布局,还扩充到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经营等领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指引。

  二是科学合理设置了广州的设施体系与配置标准。按照广州现状及实际需求,规划设置了适用于广州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与配置标准,并结合标准对各区、各类设施进行了需求供给预测,为设施建设提供了指引。

  三是构建全市文化设施空间发展布局全市以“一江两岸”为廊带,以新旧城市中心为核轴,以各区城区为区域分中心,结合重点片区建设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公共文化设施,构成“一江一廊、两轴两核、多心多节点”文化空间结构。同时以“一区一定位”为思路,谋划指引各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围绕我市对各区功能定位和各区中心工作,对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及产业发展优势等要素,对各区文化设施布局设置作出指引,提出了与定位及发展趋势相吻合、相适应的文化设施项目。

  四是强化保障推动项目落地实施。针对近期重点项目进行了各类规划比对分析,通过对比总规、土规、控规以及相关权属信息,确认用地条件与基础,纳入全市“多规合一”数据平台,作为优先项目落地实施。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健全文化设施配建机制,成体系、全方位扩大文化设施空间。鼓励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利用公建配套、活化利用、特色开发等方式配套建设博物馆、图书馆、陈列展览馆、剧院等文化设施。鼓励通过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手段,引导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建立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更多详情请看相关规划通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