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下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召开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工作会议。来自广州图书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广州市文化馆,各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图书馆、文化馆,各镇(街)相关负责人以及社会力量代表共140人与会。
会议旨在完善广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的能力和水平,夯实“公共文化共同体”的基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对《广州市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实施办法》进行了解读。近年来,广州市各级文化部门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取得了初步成效,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带动性的经验和做法。会议期间,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广州市文化馆、金钟少年宫分别围绕如何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进行了分享。
近年来,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的、以公共文化共同体为抓手,通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挖掘潜能、盘活闲置等方式积极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整体活力,实现降本增效,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
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现有社会力量合办的图书馆分馆(服务点)195个、文化馆分馆(服务点)59个、博物馆32个。截至2023年底,全市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超600个。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广州将围绕“提质、降本、增效”目标,进一步优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政策体系,创新运营模式,壮大市场主体,打造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广州样本”,为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
广州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取得初步成效
越秀区:
社会力量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越秀区深入挖掘文化设施和文物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率先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管理,先后制定出台《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暂行办法》《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新接收市、区移交文博场馆的管理办法》,对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场馆服务的准入条件、程序要求、监督管理、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越秀区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扶持等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对公共文化场馆和文物建筑进行保护管理,探索形成了4种活化利用模式。
其中,“政府统筹+专题博物馆”模式,将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行委员会旧址建成专题纪念馆,将广东省农民协会旧址建设成为越秀区廉洁文化教育馆;“政府托管+企业运营”模式,将陈树人纪念馆、高剑父纪念馆、万木草堂、东平大押委托社会力量运营管理。
运营单位每年向委托方交纳委托管理费。万木草堂入选广州市首批文物活化利用典型案例,东平大押活化利用项目入选2020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政府支持+社会力量”模式,对逵园等私人物业,积极引导业主引入展览、文创等业态,对文物进行活化利用,将其打造成集艺术展览、文化休闲活动和时尚生活体验为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入选广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政企注资+一体运营”模式,成功推出周恩来同志主持的中共两广区委军委旧址、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永安堂(越秀区少年儿童图书馆)、文德楼等一批成功案例。
广州市文化馆:
五种模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
今年以来,广州市文化馆创新社会力量参与路径,结合场馆特色和服务类型,通过5种模式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为群众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体验。
一是以社会合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双方共同策划,社会力量投入主要资金、人力并具体执行,开展沉浸式游园、集章打卡、特色汇演展览、电影展播等有特色、有品质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
二是为广府园、广绣园面向社会公开招募运营合作伙伴,目前已遴选出5家机构,共同打造“古韵新风”主题系列文化展览和活动。截至8月31日,广府园和广绣园共开设展览5场、开展文化活动531场,其中公益文化活动307场、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224场;
三是以公开招租开展公共文化辅助性服务,目前已陆续推出广式茶点、咖啡茶饮、快闪店、自助售卖、汉服租赁等多种经营业态;
四是在坚持公益属性、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允许外单位利用部分场地,以收取场地使用费优化部分场馆的使用;
五是通过“展览+文创”服务模式,以合作分成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广州市文化馆先后在“金翠迷离——粤剧传统服饰展”“抟土绕潮音——大吴泥塑艺术展”的展览现场设置文创展销柜台,展示销售与展览主题相关的文创产品,通过临展带动文创销售。
据统计,自1月至今,广州市文化馆线上线下共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超过2000场次,其中,社会力量参与的活动比例超过40%。
白云区金钟少年宫:
投入更多元 服务更优质
白云区金钟少年宫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成功范例。金钟少年宫作为广州北部一处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于2016年成立。当地政府引入社会力量,为其注入新的活力。
一方面,社会力量的加入拓宽了资金来源,使得金钟少年宫不再仅仅依赖于政府的单一投入,而是通过与企业合作、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了更多的资金用于设施的更新维护、活动的组织开展以及人才的培养引进。
另一方面,社会力量带来了专业的管理经验和创新的服务模式。专业运营团队积极开展艺术培训、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传承等特色课程和主题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求。
此外,社会力量的参与也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金钟少年宫与学校、社区、艺术团体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了资源的互通有无。学校可以利用少年宫的场地和设施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社区居民也能在这里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艺术团体则为少年宫带来了高水平的演出和指导。
如今,金钟少年宫已成为白云区较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综合性教育培训机构,累积培训学生人数超过20万人次。
【政策小黑板】
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不同供给主体的优势,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水平,今年7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广州市关于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的实施办法》(下称“办法”)。
在参与模式上,《办法》规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即参与整体运营、参与项目运营、社会合作运营;在服务提供上,《办法》要求,公共文化设施在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与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外,可以利用一定的空间开展公共文化辅助性服务;在准入门槛上,《办法》对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设置公共文化辅助性服务区域做出了要求和限定。
对于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其开展前提是较好地履行了相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求,收取服务应是超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以外的个性化、特色化项目,其收费标准应在保障公益性的前提下,且收取费用的服务内容不得超过总服务内容的1/3。
对于公共文化设施设置公共文化辅助性服务区域,其面积不超过该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的10%(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的部分,应按照不高于建筑面积5%的比例上限配置),服务内容与形式应当与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相关性;在持续发展上,《办法》明确,符合相关规定的社会力量可足额获得免费开放补助资金,政府也将继续加强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保障。
政策原文请点击进行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