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红色美术精品 传承广州红色基因——“英雄花开英雄城” 红色文化系列展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开幕
发布时间:2024-03-18 17:39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铭记英雄魂,传承英雄志,弘扬英雄气。木棉是广州市花,被誉为“英雄花”。今年3月,由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英雄花开英雄城”2024广州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3月15日,作为“红棉展映”板块之一的“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文化系列展览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的实际活动。展览由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承办,分为“万水千山只等闲——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和“恰同学少年——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两部分,展出广州艺博院藏红色题材作品近30件及广美绘画艺术学院学生红色主题美术作品近百件。

  一、院藏精品展长征故事,革命精神永不忘

  广州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深厚红色基因的英雄城市。今年是红军长征9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谱写的英雄史诗,是改变中国命运的惊天壮举。长征的胜利,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长征中,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朽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亿万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万水千山只等闲——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精选院藏红色题材作品,精心挑选了近30件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廖冰兄等广东籍名家创作的红色作品进行展出。其中特别展示与长征相关的主题作品,并辅以丰富的辅助陈列资料。这些作品讲述了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史,依托作品,讲述故事,还原历史。通过欣赏展览,能了解红军从井冈山到长征的革命斗争过程,从中感悟到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坚定理想信念和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加深对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认识理解。

  二、青年绘画记峥嵘岁月,红色文化薪火传

  一直以来,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重视红色传统教育,积极探索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的方式创办具象语言课程。该课程开办以来,历年组织学生创作了大量红色题材静物写生,主题丰富,内容现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通过这一课程,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革命历史,体会了我党在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通过挖掘物品背后所凝结的革命先烈的精神,提高了艺术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爱国主义教育法也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法落细落实,展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积极响应“英雄花开英雄城”系列活动,广州艺博院与广美绘画艺术学院联袂举办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将近百幅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本次展览的作品原型都是广州、汕头、梅州、汕尾等红色资源丰富的博物馆的展品,学生们通过现场研学、采风写生,以青年人的视角,创作艺术精品,描绘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

  三、亮点纷呈,在历史真实中升华艺术

  本次展出的百余件佳作,除了国画、油画,还有剪纸、书法、水彩等,作品中透出新老艺术家在技艺融合、风格类型、表现手法、材料运用等方面的突破,精彩纷呈,亮点突出。

  一是精心展现历史真实。本次展出的作品突出了“史实”的客观叙事,作品所展现的历史细节和具象描摹都有历史真实,作者不仅认真学习历史,还到题材发生的“现场”去实地感受、搜集材料,作艺术呈现。在掌握一手文献基础上,做好“史境”的艺术表现,展出的作品体现出作者主观的艺术构思与审美造诣,不仅仅止于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简单摹写。不仅重在“写真”,更重在“传神”“铸魂”,反映长征和红军的历史。面对一件作品,传递了作者“史观”的价值表达,无论是叙事性还是抒情性的表现,皆须明确地显示出价值,实现作品意义的升华,在营造历史现场感中,融合了历史题材和艺术之美。

  二是激情述说红色故事。展览充分彰显美术作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社会价值。从杨之光《不灭的明灯》到关山月的《黄洋界》和《过雪山》,从《飞夺泸定桥》到《红一连》,从《大南山革命石刻》到《烧地契》……此次展示的作品,循着长征与红军的红色经典展开,沿着星星之火的燎原之路,从宏大叙事到微观再现,从群体塑造到个体描摹,以“美术+文献”的形式生动讲述红军长征的重要事件,在鸿篇巨制的叙事中倾诉激越的当代情怀,以新颖的视角和深入的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每件作品都涌动着生命的激情,闪耀着理想的光芒,具有史诗性的精神特质。

  三是热血传承红色创作。展览充分反映新时代“红色主题”的繁荣景象。本次展出作品不仅有老一辈名家的精品,更有新生代学子的力作。通过展览,让红色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让参观者对红色文化有更深入、全面、客观的认知。在展览中能够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良好氛围。从展览作品可见,青年学子成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主力,显现出可贵的创作活力和探索精神。此次参展的作品当中,超过四分之三是在校学生所创作,可以说“青春状态”贯穿于整个展览中。在当今多元、开放、自信的文化语境下,艺术品类、艺术风格异彩纷呈,本次主题展览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审美演进。学生们通过主题创作,不仅促进了自身水平的提高,更促使他们对文化使命的思考和精神品格的追求,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大大提升。

  四、美育体验,在视听导赏中凝心铸魂

  展览期间,广州艺博院还组织了丰富的公教活动,让观众可以更加方便地“赏英雄花、游英雄城、传英雄志、弘英雄气”,感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从井冈山到长征”的革命历程,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中国命运,走上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选择。

  策划红色巡展。“红遍花城——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艺术精品巡展”于2024年3月15日-4月12日陆续在广州大学附属小学、广州市黄埔区玉鸣小学、荔湾区图书馆、中铁广州工程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巡展,使人民群众从美术作品中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党的思想、感受党的发展历程,也更加了解“英雄城”广州。同时也通过欣赏优秀艺术作品,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岭南文化的认知,坚定文化自信。

  “带你看展览”部分,院方组织专业讲解,邀请党史专家、艺术家、讲解教育专员带领观众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本次展览还将开展策展与创作分享、党史学习讲座等相关活动,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参观学习;设计专题参观路线,组织青少年参观研学活动。

  春暖花开,润物无声。通过红色文化系列展览,在广州艺博这朵“水中盛开的木棉花”里,红色种子将在观众心中生根发芽,汇聚起新时代广州永葆奋斗激情、勇于开拓创新的价值追求。不忘初心,系列活动将提振广州二次创业、勇立潮头的精气神,为奋力谱写广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凝心聚力,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一朵新时代的“英雄花”。


  展览重点作品一览

  一、展览“万水千山只等闲——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

  1、不灭的明灯

  3月18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展览01.png




  杨之光 

  国画

  1977年

  款识:

  毛主席当年在井冈山艰苦的寒夜里,在一根灯芯的小油灯下,写下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及《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字字句句,闪耀着真理的光芒,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展览的第一件作品就是杨之光的《不灭的明灯》,杨之光曾多次创作同题材作品,除一件为军事博物馆收藏外,其他同题作品为艺博院收藏,作品因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而广为人知。

  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毛泽东总结了湘赣边斗争的经验,在八角楼写下了两篇光辉著作,从理论上初步回答了有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不灭的明灯》以毛泽东为视觉中心。夜幕降临,毛泽东坐在竹椅上,穿着单衣,披着薄毯,右手握着笔,左手挑起灯芯。凝视着眼前的星星之火,他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未觉察到。

  作品通过简陋的环境、灯光的营造和独特的挑灯芯动作的设计,再现了毛泽东在革命创业初期,在危机重重的困难环境之中,点燃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发展壮大了革命事业的历史情境。画面中,挑灯芯的动作非常有寓意,此举瞬间照亮室内,象征着即将冲破黑暗、扭转乾坤的革命形势。正是这一细节,成就了这幅描绘毛泽东形象的经典之作。

  2、英雄径


  3月18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展览02.png


  关山月

  国画

  1983年

  款识:

  井冈险路开荆棘,万里长征几曲弯,踏尽黄洋云里径,三山搬后岱宗攀。

  一九八三年盛暑,挥汗试画井冈山英雄径于珠江南岸,漠阳关山月笔

  关山月曾创作了大量红色题材的精品,他擅长用新方法表现新题材、新内容。此件《英雄径》为关山月1983年创作,他用精湛的笔墨,淋漓尽致地在两张四尺整纸、高近3米的竖式空间上,描绘了井冈山山高入云的景貌。远处山峦起伏,近处茂林密集,树林中隐约可见一条通向山顶的羊肠小道,空中云雾缭绕,空灵之境引人遐想。近处浓重的墨色突出山体浑厚的体量感和质感,和远处山景的淡墨形成鲜明对比,空间感跃然而出,对角线式的构图匀满有气势,以凸显这一革命圣地的伟岸历史。其笔下的树木苍劲有力,展示了于山石缝隙中挺拔生长的顽强生命力,寓意红军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整幅画作立意高远,气势恢宏,体现了画家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3、黄洋界保卫战

  3月18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展览03.png




  熊兆瑞

  油画

  黄洋界保卫战  

  现代

  油画家熊兆瑞创作的《黄洋界保卫战》是此次展览中另一件以井冈山斗争为主题的作品。1928年8月下旬,国民党反动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第二次“围剿”。30日晨,敌军向井冈山黄洋界哨口发起进攻。黄洋界位于井冈山主峰北面,扼山险要道,为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留守井冈山的红四军第三十一团一部和第三十二团,在赤卫队和群众的支援下,凭险据守,连续打退敌人多次猛烈攻击。当天下午,红军以仅有的一门刚修复的迫击炮开始轰击。敌军误以为红军主力已到,慌忙撤退。黄洋界战斗的胜利,为红四军主力回师井冈山,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二次“围剿”创造了条件。《黄洋界保卫战》表现的即是当时战斗胜利后的场景。

  4、飞夺泸定桥




  3月18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展览04.png

  雷坦

  油画

  1977年

  本次展览另一件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是雷坦的油画《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画家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重走红军长征路,以亲身的体验,绘就了这件不朽的作品。他并创造性地使用正面构图法和平视视角描绘过桥红军,让观者有如置身于战斗场景之中,增强了真实、紧张的感受。

  5、过岷山


  3月18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展览05.png


  1991年刘仑

  过岷山

  款识:

  过岷山,辛未五月,刘仑。

  刘仑的作品《过岷山》是以红军长征中翻越雪山为题材,描绘了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情景。1935年10月,毛泽东带领红军越过岷山之后,回顾长征,心潮澎湃,写下了《七律·长征》一诗。画家借鉴诗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以生动的艺术手法表现了红军战士们越过雪山后胜利欢呼的情景,体现了毛泽东诗歌中所展现的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的豪情。画家曾四次重走长征路采风,为日后创作长征系列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又曾担任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万水千山》美术顾问。这幅作品构图上画家受到了电影画面的启发,以巍峨的雪山为背景烘托在前景的红军战士,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着红军在行军过程中克服的种种困难,也彰显了红军战士高尚的革命情操和不畏艰险的革命情怀。

  6、映红大南山

  3月18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展览06.png




  黄国武

  国画

  1991年

  黄国武是广东画院专业画家,其创作的《映红大南山》表现的是广东东部大南山的革命故事。大南山峰重峦叠,林密洞深,横跨揭阳市惠来县、普宁市和汕头市潮南区,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这里是著名革命老区,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古大存、方方等同志先后在这里领导过革命斗争,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传递了革命的薪火。1928年至1935年,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长达8年,为中央苏区构筑了牢固的南方屏障。

  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而传统广东剪纸则以佛山剪纸最闻名。传统的佛山剪纸以民间日用装饰为目的。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文艺为大众服务、为政治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佛山剪纸以传统技法为基础,借鉴版画、宣传画等艺术形式,在主题、题材、语言和风格方面均有所创新。其主题主要包括再现光辉革命历史,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人民群众奋发向上精神风貌和各族人民友好团结,以及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佛山剪纸的创作者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创作出一大批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时代特点的剪纸作品。这类作品在语言和风格上,具有鲜明简练、热烈昂扬的特点,也成为画报、杂志、展览会上最为常见的作品。

  本次展览展出了张拔、谭伯潮、陈秋英等艺术家创作的《过雪山》《情深谊长》《陕北会师》等多件长征题材剪纸作品,通过作品所讲述和塑造的长征故事,再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苦难走向胜利的艰苦历程,歌颂红军光辉卓越的历史功绩与无畏无惧的革命精神。

  7、东方红组画之八·情深谊长

  3月18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展览07.png




  谭伯潮

  剪纸

  1966年

  心:45.7×58cm、衬纸:56.8×81.4cm

  谭伯潮创作的剪纸《情深谊长》表现的是长征路上,途经四川大凉山的中央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赢得彝族同胞拥护的历史。1935年5月,时任红军总参谋长兼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和彝族首领小叶丹以水代酒,“彝海结盟”。此后彝族同胞护送红军历经七天七夜通过彝区,不仅为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赢得了宝贵时间,也在彝区埋下了革命火种,帮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装。

  二、展览“恰同学少年——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

  1、建国方略


  3月18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展览08.png


  蔡瑾

  水彩彩铅

  2021年

  78X108cm

  这件是水彩画,作品的题材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它见证了我们国家一路奋斗至今、越发繁荣昌盛。时间给书本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创青年画家运用了水彩和彩铅相互辅助去创作,通过水彩打底,彩铅浅上多次的叠加刻画,表现书本封面书皮的残破质感。再用重色和水彩去晕染和刻画上面的字体。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看着书本一步步成型,跃于纸上,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对于中国的重大期望,和那个年代为如今美好生活作出的贡献。

  2、发报机

  3月18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展览09.png


  蒋方馨

  水彩彩铅

  2021年

  108X78cm

  画作运用了水彩及彩铅,水彩先铺一层底色,再用彩铅进行刻画。发报机与其他物体来比形状很清晰,整体较简单,同时也十分考验刻画细节的能力。创作前画家了解到发报机是敌人严禁运输的设备,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历尽艰苦才把发报机运至中央苏区。交通员们通过编码和相应的处理技术进行远程沟通,传输指令或者机密内容。因此在通过这个物品仿佛看到了当年斗争中的惊险历程,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

  3、时代的印记

  3月18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展览10.png




  柯常忠

  水彩彩铅

  2021年

  78X108cm

  描绘的是民国时期的布鞋。鞋在红军长征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减少了长途跋涉中脚底的疼痛感,它是当年千万红军战士艰苦跋涉、浴血奋战的一个历史见证和象征。创作中,画家利用水彩与冷暖色彩铅相结合,再加上细节的刻画,让布鞋富有年代感。鞋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形成了一种文化,它不仅体现了勤劳与智慧,更体现了革命精神,这幅作品不只是视觉上的感受,更是心灵上的思索。

  4、缝纫机

  3月18日-英雄花开英雄城展览10.png




  陈江唯美

  水彩彩铅

  2021年

  78X108cm

  画作取材为中共中央汕头秘密交通中站旧址中的缝纫机。通过这样的视觉语言来展现历史原貌和历史形象,延续传统的革命精神。缝纫机为当时的红军制作了衣物,成为当时重要的军需品,具有深刻意义,映现了红军生活的韵味。构图上采用传统绘画的简繁、疏密、虚实的变化,画面中的点、线、面、色以轻重缓急、跌宕起伏的变化,体现音乐般的旋律感,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