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两处考古遗址原址保护展示项目入选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4-03-04 09:48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近日,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遴选出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各10个,我市推报的两个项目全部入选。其中,南越王博物院“科技赋能  王宫重现——南越王宫博物馆展示利用项目”入评十佳案例,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汉康陵遗址剧场化展览新模式项目”获评优秀案例。

  近年来,广州牢固树立文物保护理念,扎实推进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在国内率先制定并落实“先考古、后出让”的考古工作制度,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积极保护传承城市文脉。南越文王墓、南越国宫署遗址、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南汉二陵、北京路古道遗址、莲花书院遗址、陂头岭遗址、南石头监狱遗址等一大批重要考古遗址得到原址保护和展示,是广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直接物证,为现代化广州树立了重要历史文化地标,成为名城广州的金色历史文化名片。

  南越国宫署遗址坐落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1995年、1997年,在市区忠佑大街西侧发现南越国的一座大型石构水池和曲流石渠遗迹,两者相连组成南越国宫苑的园林水景遗迹。2000年以来,在遗址西面的原儿童公园内又发掘出南越国宫殿、南汉国宫殿和自秦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官署的大型建筑基址。1995年、1997年,两次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996年,南越国宫署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5月,依托南越国宫署遗址建设的南越王宫博物馆(一期)全面建成对外开放,成为展示广州历史文化的新名片。2021年,南越国宫署遗址及南越文王墓被评为“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为了让南越国宫署遗址“活”起来,提高大遗址展示的亲和力,南越王博物院组织实施了“南越国宫署遗址数字化展示项目”,项目分三期,目前已完成项目第一、二期对南越国宫苑曲流石渠和南汉国二号宫殿基址的数字化复原展示,大大提高了遗址的可读性和活力度,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使得遗址融入现代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在推动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月4日-南越宫苑曲流石渠声光电演绎.png

南越宫苑曲流石渠声光电演绎 

 3月4日-南汉宫殿场景演绎.png

南汉宫殿场景演绎

  康陵遗址位于番禺区小谷围岛北亭村大香山南坡,为南汉开国皇帝高祖刘岩的陵墓。康陵是我国考古发掘揭露的五代十国时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园建筑基址,现处于广州大学城中心绿化区。康陵与相距约800米的烈宗刘隐的德陵并称为“南汉二陵”,2003-2004年发掘,被评为200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依托康陵遗址建成的南汉二陵博物馆对外开放。2023年,康陵遗址完成本体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后向公众开放。

  为加强康陵遗址的利用工作,激活康陵遗址的生命力,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采用剧场化展览新模式,深入挖掘康陵遗址的文化价值,让遗址“开口”讲述历史,利用三维动画,依托考古研究成果重现历史场景,同时推动考古、视觉、音乐跨界融合,打造沉浸式艺术剧场。“南汉康陵遗址剧场化展览新模式项目”开创了考古遗址剧场化展览新范式,推动了在地社区高校的学术交流和实践转化,实现了“博物馆+旅游”服务美好生活的目标。  

3月4日-康陵遗址三维复原动画.png

康陵遗址三维复原动画

微信图片_20240301110406.jpg

“倾听•康陵”沉浸式艺术剧场——原创《康陵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