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会在福州举办
发布时间:2021-07-20 15:00 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1年7月18日下午,在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召开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承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协办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主题边场会议成功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以及广州、福州、南京、宁波、澳门等海丝联盟城市代表共60余人在福州海峡会展中心线下参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各国家委员会代表、海丝沿线国家代表,以及国内外海丝相关研究专家在线上参加了会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世界遗产中心亚太部主任景峰、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出席会议并致辞。伦敦大学学院教授Tim Williams、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总工程师刘晓明、西澳大利亚大学教授Tim Winter分别作了主旨发言。

1.png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致辞

  宋新潮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人类不同文化互动和共存的见证与延续。近年来,中国在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研究、展示阐释、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他表示,中国将继续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各海丝沿线国家的国际协商与合作,共同做好海丝的保护,开展主题研究,探讨跨国联合申遗策略,共同把全人类的宝贵历史文化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2.jpg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致辞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特蕾莎﹒帕特里西奥表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需要制定一个时空框架,需要加强对话、尊重、理解,设置总体战略,界定各个遗产点对突出普遍价值的贡献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研究遗产点之间在变迁过程中的关系等。她指出,今天的会议迈出了十分重要的第一步,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海丝框架研究,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愿意为此提供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帮助,为建设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世界遗产公约》贡献力量。

3.png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总工程师刘晓明发言

  刘晓明以《传承海丝文化,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题,介绍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部分的保护研究工作进程,以广州为牵头城市的海丝城市联盟近年来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并介绍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史迹相关研究情况。他表示,广州将坚决贯彻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构想,把握发展机遇,继续做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并与各海丝沿线地区强化合作,推动海丝跨国联合申遗,发挥文化遗产保护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达到和平、共享、交流、互利的美好愿景。

  随后,李和锺(韩国)、木村淳(日本)、Nia Naelul Hasanah Ridwan(印尼)、Shikha Jain(印度)等国际专家对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研究进行了交谈,线上线下参会代表交流了关于海丝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

4.png

点评交流环节专家发言

  为宣传海上丝绸之路,会场还举行了海丝遗产图片展,介绍海丝联盟城市的遗产简况。

  本次边会是海上丝绸之路保护与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在共同面对疫情的今天,各国携手,推动跨国系列遗产的联合研究、保护,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与研究不仅是中国的使命,也是海丝沿线国家共同的事业。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遗产框架体系下,中国将与各国通力合作,在国际多边框架下开展联合工作,推动海丝遗产的保护,构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交流合作体系。

5.png

边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