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为期八天、跨越两国三地的“丝路花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旅” 圆满落幕。作为广州市牵头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联盟框架下的重要国际文化交流项目,活动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办公室主办,聚焦文化遗产保护、联合申遗合作、城市人文交流等主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深化了沿线城市间的合作共识,为申遗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夯实广州作为海丝核心节点城市的国际地位。
从“广州经验”到“国际共识”
作为中国发起的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的牵头城市,广州在海丝保护与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此次活动以“文化之旅”为纽带,将广州和中国海丝遗产保护的经验带到海外,构建沿线国家间文化互信互鉴的桥梁。
在著名的井里汶沉船所在地举办的“海丝遗产沙龙”中,系列推介与交流活动取得了重要成果。井里汶摄政长伊姆朗表示,井里汶拥有丰富的水下沉船的文化遗产资源,加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城市联盟,是井里汶积极融入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一步。
印尼国家文化部历史博物馆司司长阿古斯博士指出:“井里汶拥有多处重要沉船遗址,中国水下考古与海洋考古博物馆的建设经验,为我们开展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范例。”
联合国教科文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考古遗址和文化线路遗产专家表示,海上丝绸之路是典型的跨国线路遗产,保护路径必须跳出单一国家视角,中国所倡导的地方政府主导、学术界支持、公众广泛参与的模式,为地区合作提供了现实范本。
印尼考古学会专家指出,井里汶拥有多处重要沉船遗址,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时期东西方贸易交流的历史轨迹,建议在申遗进程中加强水下遗产的系统调查与保护,同时借助国际合作平台,提升井里汶在全球海丝遗产版图中的地位。
跨国合作中的城市力量
印尼三宝垄市长阿古斯缇娜·W·普拉梅斯图蒂博士出席“丝路花语”推介活动,并在发言中强调:“三宝垄是郑和留下深刻印记的城市,‘丝路花语’文化之旅不仅带来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推动直航、旅游、学术与青年交流。我们期待未来与广州建立更紧密的友城关系。”
郑和遗产史迹点大觉寺基金会主席陈毓林在发言中指出,三宝垄的大觉寺作为华人先民在东南亚开拓历史的重要见证,希望推动三保郑和跨国联合申遗合作工作,成为海丝申遗的重要要素。
加勒:加强旅游与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
在斯里兰卡加勒的推介活动中,国家旅游推广局局长指出,加勒古城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刚刚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郑和布施锡兰山碑》见证了中斯两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绵长友谊。他强调,希望通过与广州合作,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旅游融合发展,促进两国旅游市场的联动。
媒体热议 促进海丝传播
本次“丝路花语”不仅是一场文化交流活动,更是一次文化传播的推动。活动开启以来,中央、省市媒体纷纷报道,在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当地主流媒体密切关注报道。印度尼西亚著名的《独立报》撰文高度评价“中国发起的海上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推动,对推动海洋战略的印度尼西亚,是非常有意义的,打开了全新的合作视野”。印尼著名的媒体评论员,中印尼研究所所长朱故里先生专门撰写长篇评论,“遗产合作是向中国学习成功的经验,是从古老的亚洲海洋文明的智慧中,寻找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解决之道的重要思考”。
随着“丝路花语”的圆满收官,广州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的文化理念,与更多海丝沿线城市一道,讲好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保护好这份承载千年交流记忆的人类共同遗产,为申遗工作注入新的动能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