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广州中山六路出土文物2500余件
[ 信息来源:广州考古南汉二陵博物馆]

  近日,在越秀区中山六路RJ-6/7地块(新宝利大厦西侧)发现唐代至民国时期的文化层,清理了汉代至民国时期遗迹,出土了各时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各类重要文物2500余件,此外,还发现了宋代大型建筑基址。

  据悉,中山六路RJ-6/7地块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六路东段北侧,所在地属于广州市“广州古城至珠江北岸”地下文物埋藏区中心地带,周边有较多重要的考古发现。


 图片40.jpg

遗址发掘区航拍图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配合中山六路RJ-6/7地块的建设,经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0年5至12月对该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400平方米,是近年来广州城市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项目。


 图片41.jpg

考古发掘现场


  1.清理汉代至民国时期遗迹432处

  经过考古发掘,该项目地块内发现了唐代至民国时期的文化层,并清理出汉代至民国时期遗迹432处,尤以晚唐五代、宋、明、清、民国时期的灰坑、水井、池等生活类遗迹为多。其中灰坑196个、水井57眼、池43个、柱洞42个、灰沟18条、墙基17处、路3条、房址2处、台基1座、护堤1处。


 图片42.jpg

清代房址F1清理后。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片43.jpg

民国池C31清理后底部。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宋代大型建筑基址

  宋代建筑基址是本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发现。宋代遗存还有灰坑、水井、磉墩、墙基、灰沟、柱洞、活动面、台基、护堤等,还发现同时期奁盒、青釉器盖、瓷盏、铜钱、铜坠等文物。


 图片44.jpg

宋代奁盒


  特别是,52个磉墩布局规整、排列有序,规格较大,考古专家们初步判断东西两侧是两道南北向的廊式建筑,南侧磉墩是主体建筑的北边墙和檐廊,还有一组磉墩打破主体建筑,可能是后期改建的。

  据介绍,磉墩是古代建筑柱础石下的基础。本次发现的磉墩共有3种规格,其中最大者边长1.8-2.2米。底部填以大石块,其上以砂石粉、细沙填充,再往上用黏土、碎砖瓦块和陶瓷片逐层夯筑,多达13-15层,十分坚固。


 图片45.jpg

宋代建筑基址磉墩分布情形


  磉墩的发现,

  也充分说明宋代此地,

  有一处等级较高、规模较大的建筑。


  3.出土汉代至民国遗物2500多件


 图片46.jpg

出土的各类文物。图源:南方网


  此次考古发现的古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文化层堆积最厚达4米左右,出土文物也十分丰富,包括了汉、唐、五代南汉、宋、明、清、民国等不同历史时期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等各类重要文物2500余件。


 图片47.jpg

汉代陶罐。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片48.jpg

南朝青釉席镇。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片49.jpg

元代瓜棱荷叶盖罐。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特别是晚唐五代时期(公元866-969年)的遗物最为丰富,有建筑构件、陶蹲兽、陶执壶、波斯蓝釉陶片、青釉佛塔模型、青釉兽面纹瓦当、青釉盏等,反映了唐代以来这一带为人口聚居、商业繁华之地。


 图片50.jpg

唐三彩壶。图源:南方网


 图片51.jpg

唐代瓷壶。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片52.jpg

五代南汉青釉兽面纹瓦当 


 图片53.jpg

五代南汉陶蹲兽


 图片54.jpg

五代南汉青釉佛塔模型。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次考古发掘成果

  对探索广州城址变迁、

  唐宋时期广州城市发展和功能布局、

  广州城区历史地理变迁

  具有重要价值。


版权所有: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6 办公楼前台:020-81078225
粤ICP备19161715号-1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0260号
您是本网站第 -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