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漂洋过海来看你——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凸瓣纹银盒主题邮票发行
[ 信息来源: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信息来源: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正式发行《丝绸之路文物(二)》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一枚邮票图案内容便是来自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凸瓣纹银盒。

1.jpg

《丝绸之路文物(二)》特种邮票

  银盒呈扁球形,盖与盒身上采用锤鍱工艺制成对向交错的蒜头形凸纹。这种工艺与纹饰、造型带有古代西亚波斯银器的特点,与中国本土不同。专家认为这是一件海外舶来品,说明广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这件银盒传入中国后,在器盖和底部又加上了汉字铭文,还按照汉代盒子的造型,在盖面加钮饰,底部接上铜圈足,这无论在当时或今天都可视为典型的“洋为中用”之物。主题邮票则以文物为主要元素,背景为海浪、古代帆船及主要航线,充分体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所承载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进一步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2.jpg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凸瓣纹银盒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在公元前2 世纪至19 世纪中后期蒸汽动力取代风帆动力前的漫长时段里,古代人们借助季风与洋流等自然条件,利用传统航海技术沟通世界中低纬度主要海域及沿海地带,构建起了全球性的商贸、文化、技术交流网络,使得“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不同文明板块之间经济、文化、科技、宗教和思想相互传输的纽带。

  我国广大沿海地区历经数千年面向海洋的不断探索,古老先民们逐步认识航海的规律,为早期航路的开辟和延伸打下了基础。中国拥有辽阔的海岸线和数量众多的优良港口,这些为海上交流的畅通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内陆交通的便捷和广阔的经济腹地则是海外贸易进一步发展的有力保障,这些优势使中国东南沿海区域成为古代海洋贸易与人员交流最为繁盛的区域。

  广州,古称番禺,位处珠江入海口,南邻大海,北接中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两千年来长盛不衰的大港,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广州历史上曾辐射今天的广东、广西省大部和越南北部地区。这一区域地处太平洋、印度洋的航道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大洋洲、中近东和非洲等地的最近出海口。数千年来广州港作为河港兼海港,利用江海联运的方式,既沟通了内陆各地,又对外开辟了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的航线。

  广州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同时是中国连接海外世界的主要门户。秦汉时期,番禺因港而兴,迅速崛起。南越国建都于此,努力发展海外贸易。汉武帝积极经营,使广州成为连接南海、西亚诸国的南中国第一大港。南越文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也是岭南地区考古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座大型彩绘石室墓。墓中出土的凸瓣纹银盒、原支非洲象牙、红海乳香、玻璃珠等是目前广州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一批舶来品。

  南越王墓出土的乳香是在西耳室的一个漆盒中发现的。考古工作人员曾对其进行采样化验,但年代太久全部氧化,不能测定成分。由于它的外观与泉州发现的宋代乳香非常相似,故而定为乳香,推测当时是作为熏炉的香料。乳香原产阿拉伯半岛的阿曼,大约3000年前开始传入耶路撒冷和古埃及,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不可考,南越王墓的发现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证据,说明至少在西汉时期乳香已经传入中国。它的应用很广,直到今天,在临床医疗方面,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燃香的器具称作“熏炉”,南越王墓出土5件十分少见的四连体铜熏炉,炉体由四个互不连通的小盒组成,可以燃烧四种不同的香料。如前文所说,由于当时的香料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它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岭南同这些地区的交往。

  南越王墓出土的金花泡为南方地区首见,也很可能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

  不仅如此,两千多年前南越人民探索并开拓海洋的壮举也在出土文物上多有体现。提筒是古代越族的盛储器。南越王墓出土的铜提筒筒身有四组船纹,四船首尾相连,高高翘起。船中有弓形大橹,是能远航的海船图案。图案反映了一支船队凯旋的场景。

  两千多年前,银盒等一批舶来品漂洋过海来到广州,两千多年后,它们化身邮票主题图案,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继续见证广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崭新的历史时期里面对千磨万击时还坚劲的韧性。


版权所有: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网站标识码:4401000056 办公楼前台:020-81078225
粤ICP备19161715号-1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0260号
您是本网站第 -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