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100MB2C945905/2025-01187 分类:
发布机构: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成文日期: 2025-05-07
名称: 关于公布广州早茶传承保护立法公众参与意见的公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5-0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关于公布广州早茶传承保护立法公众参与意见的公告

发布日期:2025-05-07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27日至2025年5月6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通过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网和广州市司法局官网,就广州早茶传承保护立法公开征求了公众意见。期间共收到8条意见,现将相关意见予以公布。

序号

反馈意见建议

建议来源

1

  建议建立广州早茶文化体验中心。

  内容:通过立法,提供场地或资金支持,联合老字号企业共同打造早茶文化体验平台,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早茶制作工坊文化讲座等。

  理据:通过建立一个集展示、教学、体验为一体的广州早茶文化体验中心,有效提升市民及来穗游客对早茶文化的认识与兴趣,有助于早茶文化传承。

信函

2

  建议加强早茶产业人才培养,发挥早茶技艺传承人作用。

  内容:与职业院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设立官方认证的早茶技艺传承人体系(如点心大师、茶艺师等),配套传承津贴和荣誉激励,组织传承人定期开展社区传习活动(如茶楼学徒制、中小学体验课)。

  理据:专业的技能人才是保证早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传承多依赖茶楼自发,缺乏系统性人才培养机制。通过立法政府认证和资源倾斜,可形成“老字号师傅+青年学徒+兴趣爱好者”梯队,解决技艺断层问题。

信函

3

  建议扶持本地早茶品牌连锁化发展。

  内容: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给予财政支持,帮助早茶经营者和餐饮品牌克服初期的资金瓶颈。

  理据:鼓励和支持本地知名早茶品牌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连锁化扩张、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同时保持高质量的服务水平。

信函

4

  建议打造“早茶+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推广沉浸式早茶文化体验。

  内容:以荔湾泮塘、西关永庆坊为核心,规划“一两件”主题旅游动线:串联茶楼早茶→粤剧博物馆→非遗工坊体验一骑楼街区打卡,配套开发早茶文化电子导览地图。利用永庆坊、沙面等文旅地标建设主题体验馆,复原传统茶楼场景,结合全息投影、互动装置等技术展示早茶历史,并开设DIY 点心制作、茶艺体验等课程。

  理据:传统茶楼以消费场景为主,文化展示功能薄弱。主题旅游线路、沉浸式体验可弥补文旅融合空白,吸引年轻人和游客深度参与,转化为文化传播载体。

信函

5

  建议设立广式早茶海外推广中心。

  内容:组织海外餐馆茶楼参与广州美食周等活动,联动广州友好城市举办主题文化节。在华人聚集的国际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旧金山)设立官方推广站点,提供标准化开店指引(如食材通关、口味适配);在海外城市的中餐馆推广广式早茶套餐,配套中英文双语菜单和茶点制作视频。

  理据:早茶出海多依赖企业单打独斗,面临文化理解差异和供应链难题,通过立法、政府组织策划可降低出海门槛,通过“抱团推广”提升国际认知度,

信函

6

  建议推动早茶文化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代表和展现岭南文化的城市名片。

  内容:设计面向国际游客的早茶主题旅游线路(如“早茶+粤剧+广绣”体验),联合航空公司、旅行社推出联票;在外事活动中将早茶作为文化展示标配。

  理据:广州早茶不仅仅是一种饮食习惯,它更是岭南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将早茶文化作为讲述中国故事的一部分,可以更好地向国内外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魅力和现代都市的文化活力。通过文旅融合和外事渠道,可将其升级为城市文化名片。这不仅能促进文化交流,还能增强文化自信并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信函

7

  建议参考借鉴成都传统变脸表演和茶文化的跨界融合消费模式,鼓励民间资本推动粤剧、粤语讲古等与喝早茶的结合,形成有岭南特色的消费场所,促进早茶文化推广与文旅进一步融合。

网站留言

8

  建议早茶经营场所在装修时增加历史文化氛围,经营和举办活动中多与粤语文化相结合。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2025年5月7日